成语

闻融敦厚

待人温和宽厚。

闻融敦厚

读音(发音): wén róng dūn hòu

详细解释(意思):待人温和宽厚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 他的个性~,因此许多人乐于与他相交为友。

第二个字为"融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敦"的成语

成语"闻融敦厚"逐字解释

"闻"字解释:闻 

 (形声。从耳,门声。本义听到)

 同本义 

 闻,知声也。--《说文》

 闻耳之聪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
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闻佳人兮召予。--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

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闻屏障中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,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闻声不食(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闻所不闻(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。也说闻所未闻”);闻风响应(听到风声,

 闻wén

 ⒈听耳~目睹。~过则喜。~风而起。

 ⒉消息,听说的,听见的新~。奇~。~所未~。

 ⒊出名,有名望~人。~名。

 ⒋名声丑~。令(好的)~。

 ⒌知识见~。博~强志(记)。

 ⒍用鼻子嗅~着烟味。~到香味。

 闻wèn 1.声誉,名声。 2.通"问"。慰问。 3.通"问"。询问。
"融"字解释:螎 

 (形声。从鬲,虫省声。鬲,古代一种烹饪器,与鼎相似。本义炊气上升)

 同本义 

 融融者皆趣热之士,其得炉冶之门者,惟夹炭之子。--《晋书》

 融化;消溶 

 融而为川渎。--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

 又如融流(融化流动);融陶(熔化陶冶);融液(融化成液体);融释(消失;化解);融蚀(消磨;侵蚀);融炼(熔化锤炼)

 融合;融会 

 融 

 长远;长久 

 大

 融róng

 ⒈受热溶化,消溶~化。~雪。消~。

 ⒉融合,调和~恰。交~。~会贯通(融合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,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)。

 ⒊通,流通通~。金~(货币的流通)。

 ⒋大明,大亮明而未~。

 ⒌

 ①和悦的样子其乐~ ~。

 ②形容暖和春光~ ~。
"敦"字解释:敦 

 (形声。从攴”,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。本义投掷)

 厚道。诚朴宽厚;厚重;笃实 

 说礼乐而敦诗书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

 乞言,从求善言,可以为政者,敦使受之。--《诗·行苇·序》郑笺

 尽力莫如敦笃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
 敦祗恭厚。--《韩非子·难言》

 乐者敦和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乃夫敦乐而无忧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敦外亲。--《汉书·鲍宣传》

 又如敦雅(敦厚文雅);敦固(敦厚巩固);敦笃(敦厚笃实);敦勉(敦厚勤勉);敦至(笃实周全);敦善(敦良,敦厚善良)

 厚实 

 使虞敦匠。╠

 敦 dūn

 ①诚恳~请。

 ②姓。

 【敦促】诚恳地催促。

 【敦厚】忠厚。

 【敦煌石窟】中国著名石窟。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。前秦建元二年(366),僧乐尊开始凿窟造象。历经隋、唐以至元代,均有所修建。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,

 计有壁画12万平方米,造像2415尊。壁画包括本生、佛传、经变、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;造像都是泥塑,有佛、菩萨、弟子、天王、力士等。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

 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。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发现藏经洞后,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斯坦因、伯贤、华尔纳等外国掠夺者的大量盗窃和

 破坏。建国后设立敦煌文物研究所,进行修复、保管和研究工作。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'世界遗产'名录。又名千佛洞、莫高窟。

 【敦刻尔克撤退】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,英法盟军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。1940年5月,德军侵入比利时,击败英法盟军。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,约有34万人

 经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港通过英吉利海峡撤至英国,避免了主要军事力量全军覆没的危险。

 【敦请】诚心地邀请。

 【敦实】(人或物)粗短而结实。

 敦duī 1.治理,管理。 2.投掷;捶击。 3.独处貌。 4.比试。

 敦duì 1.古代食器。用以盛黍﹑稷﹑稻﹑粱等。形状较多。一般为三短足,圆腹,二环耳,有盖。圈足的敦,盖上多有提柄。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。 2.指形制较大的酒器。

 3.通"憝"。怨恨,怨怒。

 敦dùn 1.竖。 2.同"墩"。土堆。 3.指形状似土堆的东西。

 敦tún 1.布陈,屯聚。 2.古时军伍编制单位。参见"敦长"。

 敦tuán 1.聚拢貌。 2.谓聚拢。 3.通"团"。圆形。参见"敦瓜"。

 敦diāo 1.雕画,文饰。参见"敦弓"﹑"敦琢"。
"厚"字解释:厚 

 (会意。从厂,表示与山石有关。本义地壳厚。与薄”相对)

 同本义 

 谓地盖厚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
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深厚,山川也。”

 厚将崩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见于厚土。--《素问·王常政大论》

 又如厚土(覆土厚);厚地(大地);厚坤(大坤);厚厚(大地)

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。 与薄”相对 

 刀刃者无厚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
 以无厚入有间。

 又如厚木板;厚嘴唇;厚膊(厚的肉干);厚皮(脸皮厚);厚大(又厚又大);厚皮馒头(比喻不切题的文

 厚hòu

 ⒈扁平物体,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大,跟"薄"相对~书。~木板。~棉被。

 ⒉扁平物体,相对应两个平面的距离长宽~。五厘米~的钢板。半尺~的墙壁。

 ⒊深,重,浓,大莫负~望。献~礼。浓~。味~了。

 ⒋优待,不刻薄为人~道。款待甚~。

 ⒌看重,重视~今薄古。~次薄彼。

 ⒍

 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