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丰取刻与

丰多;刻刻薄;与给予。取之于民的多,用之于民的少。多形容残酷地剥削。

丰取刻与

读音(发音): fēng qǔ kè y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丰多;刻刻薄;与给予。取之于民的多,用之于民的少。多形容残酷地剥削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荀子·君道》上好贪利,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,以无度取千民。”

示例:

成语"丰取刻与"逐字解释

"丰"字解释:丰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,下面是豆”(古代盛器)。故豷”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。这由豱”字可以得到证明。古文豷与豱”是同一个字,《说文

 》豱,行礼之器也。”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)

 中国古代礼器,形状像豆,用以承酒觯 

 豷,豆之豷满者也。--《说文》

 饮酒实于觯,加于丰。--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

 蒲草 

 东序西向,敷重丰席,画纯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地名

 周国都名 

 秦沛县之丰邑,汉置县 

 丰(

 ⒈豷) fēng

 ⒈富,盛,多,大 ~盛。~硕。~富多彩。~衣足食。~功伟绩。

 ⒉容姿美好~姿(也写作"风姿")。~采(也写作"风采")。沣(灃) fēng沣水,在陕西省。
"取"字解释:取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又,从耳。甲骨文字形。左边是耳朵,右边是手(又),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。古代作战,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。本义

 耳)

 同本义 

 取,捕取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大兽公之,小禽私之,获者取左耳。--《周礼》

 且今之勍者,皆吾敌也,虽及胡者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

 取吴元济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

 恨君不取契丹首,金甲牙旗归故乡。--宋·苏轼《阳关词》

 拿 

 取数斗归。--三国魏·邯郸

 取qǔ

 ⒈拿,得到~书。~款。~得成绩。

 ⒉采用,选用,接受~材。录~。去粗~精。~长补短。

 ⒊寻求~乐。求~。~笑(开玩笑)。

 ⒋攻克,强夺~城。夺~。

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~齐。~决。

 ⒍〈古〉通"娶"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取qū 1.通"趋"。趋向。 2.通"趋"。疾走。 3.距离;相隔。 4.见"取虑"。
"刻"字解释:刻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刀,亥声。本义雕刻,在木头上雕刻)

 同本义 

 刻,镂也。--《说文》

 金谓之镂,木谓之刻。--《尔雅·释器》

 器不刻镂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二十四年春,刻其桷,皆非礼也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

 又

 刻桓宫桷。

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

 用胶泥刻字,旋刻之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是日观道中石刻,其远方刻尽漫失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,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如刻图章;刻刀(雕刻所用的刀具);刻木(在木质器物上雕刻);刻饰(雕刻装

 刻kè

 ⒈雕,刀子挖,铁笔划雕~。刀~。~蜡纸。

 ⒉苛求,虐待,不厚道尖酸~薄≤苛~。他待人太~。

 ⒊时间单位。十五分钟为一~。

 ⒋时候此~。片~。

 ⒌

 ⒍刻苦]

 ①不怕难,吃得苦~苦学习。

 ②俭朴他生活很~苦。

 ⒎

 ⒏通"剋"。约定或限定(时间)~日决战。
"与"字解释:与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一、勺”合起来,表示赐予别人东西。與”,从与,从舁(鉹??),共同抬起,与,给予∠起来表偕同、朋友。本义赐予,施予,给予)

 同本义 

 与,赐也,通作与”。--《正字通》

 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,玉斗一双,欲与亚父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又

 则与斗卮酒。

 取与者,义之表也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与衣裳,吏护还之乡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有张氏藏书甚富。往借,不与,归而形诸梦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 又如赠与(赠给);交与(交给);与人方便;与受同科(行贿和受贿的人

 与(與)yǔ

 ⒈跟,同,和~众不同。~虎谋皮。我~你们一道走。

 ⒉给,授予交~。送~。赠~。

 ⒊交往,友好彼此相~。不欺其~(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)。

 ⒋赞许,帮助朝过夕改,君子~之。君不~胜者,而~不胜者。

 ⒌

 与(與)yú同"欤"。

 与(與)yù参加,参预~会。参~。~闻(亲自听到。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