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

茕茕孤独的样子;孑孤单;形指身体;吊慰问。孤身一人,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。形容无依无靠,非常孤单。

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

读音(发音): qióng qióng jié lì,xíng yǐ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茕茕孤独的样子;孑孤单;形指身体;吊慰问。孤身一人,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。形容无依无靠,非常孤单。

出处(典故): 汉·张衡《思玄赋》何孤行之茕茕兮,孑不群而介立。”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茕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茕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孑"的成语

第五个字为"形"的成语

第六个字为"影"的成语

第七个字为"相"的成语

第八个字为"吊"的成语

成语"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"逐字解释

"茕"字解释:茕 

 回旋着飞 

 茕,回飞也。从凡,煢省声。鸟回转疾飞曰茕。--《说文》

 孤独,无兄弟 

 无虐茕独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传单无兄弟也。”

 哀此茕独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
 夫何茕独而不余听。--《离骚》。注孤也。”

 如茕子(孤儿);茕孑(孤单);茕困(孤苦);茕妻(寡妇);茕疚(因孤单而感忧伤);茕居(寡居)

 悲愁 

 神茕茕以遥思兮,…。--《汉书》

 茕(煢、惸)qióng

 ⒈没有弟兄,孤独~独。

 ⒉

 ⒊忧愁。
"茕"字解释:茕 

 回旋着飞 

 茕,回飞也。从凡,煢省声。鸟回转疾飞曰茕。--《说文》

 孤独,无兄弟 

 无虐茕独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传单无兄弟也。”

 哀此茕独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
 夫何茕独而不余听。--《离骚》。注孤也。”

 如茕子(孤儿);茕孑(孤单);茕困(孤苦);茕妻(寡妇);茕疚(因孤单而感忧伤);茕居(寡居)

 悲愁 

 神茕茕以遥思兮,…。--《汉书》

 茕(煢、惸)qióng

 ⒈没有弟兄,孤独~独。

 ⒉

 ⒊忧愁。
"孑"字解释:孑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人缺右臂形。本义缺少右臂)

 同本义 

 孑,无右臂也。--《说文》

 孤单,单独 

 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何孤行之茕茕兮,孑不群而介立。--张衡《思玄赋》

 又如孑居(孑栖。独居);孑弦(单弦);孑轮(一辆车)

 小 

 剩余 

 孑,余也。--《方言二》

 又如孑黎(遗民;残存的百姓);孑余(剩余;残余)

 特立,出众。多指才能、人品等 

 孑,俊也。--《方言二》

 孑孑干旄。--《

 孑jié

 ⒈孤独,孤单~立。~然一身。

 ⒉

 ⒊

 ⒋〈古〉通"戟"。兵器名。
"立"字解释:立 

 (会意。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。本义笔直的站立)

 同本义 

 立,俲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君子以立不易方。--《易·恒》

 哙遂入,披帷西乡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持璧却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立有间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卖油翁释担而立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来》

 或立或卧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又如挺立(直立);坐立不安;把电线杆立起来;肃立(恭敬庄严地站着);立托(依托);立容(站立时的仪态容表);立戟(卫士持戟侍立守卫);立谈(停立交谈)

 耸立;树立;建立;竖起 

 立lì

 ⒈站~正。起~。〈引〉竖,竖起来~碑。~旗杆。

 ⒉做出,定出~功。建~。设~。

 ⒊缔结,制定,决定~约。~法。~志。

 ⒋存在,生存独~。自~。

 ⒌即刻,马上~刻。~即。~时。~见功效。

 ⒍〈古〉登上帝王、诸侯或某一位置~帝。高祖乃~为沛公(高祖刘邦)。

 ⒎用于节气,〈表〉季节的开始~春。~冬。

 ⒏

 ①六面都是方形的形体。

 ②数学上指"一数自乘三次"(本数×本数×本数)。

 ⒐

 ⒑

 ①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。

 ②特指阶级立场工人阶级~场。
"形"字解释:形 

 同本义 

 形,象形也。--《说文》

 物成生理谓之形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
 雷雨之动满形。--《易·屯》

 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形色天性也。--《孟子》

 形者,生之具也。--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

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。--《列子·说符》

 形似酒尊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鸟兽之形。

 形若土狗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因势象形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如形物(有形之物);条形;线形;方形;圆形;球形;梯形;三角形;正方形;多角形;多边形;口形;体形

 形体,实体 

 可以隐形。--三

 形xíng

 ⒈样子~状。方~。地~。

 ⒉体,实体~体。~影相随。又指容色,容貌面~。

 ⒊表现,表露喜~于色。

 ⒋对照,对比相~见绌。

 ⒌

 ⒍

 ①形状和神态~态生动。

 ②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物质~态。

 ⒎

 ①事物的状态、结构~式优美。

 ②只图表面,不顾实际、效果流于~式。

 ⒏

 ①地势。

 ②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国内外~势。

 ⒐

 ①形体容貌。

 ②对事物的描述难以~容。

 ⒑
"影"字解释:影 

 (形声。从彡,景声。彡,毛饰花边形。本义影子;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)

 同本义 

 影,形影。--《广韵》

 犹表之与影。--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

 吾日悠悠惭于影。--《淮南子·修务》

 字本作景”

 二子乘舟,汛汛其影。--《诗·邶风·二子乘舟》。疏景,指舟影。”

 罔两问于景。--《淮南子·道应》

 正日景以求地中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释文景,本或作影。”

 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
 又如影灯(点火取影的彩灯);影不离灯(紧密地连在一起);影形不离(形影不离。比

 影yǐng

 ⒈人或物挡住光线所产生的阴暗形像,或因反射而显现的虚像人~儿。树~子。镜中~。水中倒~。〈喻〉不真切的形像或印象我脑子里没有这件事的~子。

 ⒉照片,形像~像集。旧日留~。

 ⒊电影的简称~片。~评。

 ⒋描摹,照相翻印~宋本。~印本。

 ⒌

 ⒍

 ⒎

 ①对别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~响很大。

 ②一件事物对其它事物所发生的作用良好风气的~响下,他变好了。
"相"字解释:相 

 交互;互相 

 故曰教学相长也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--《老子·小国寡民》

 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--汉·苏武《留别妻》

 当国者相见。--宋·文天祥《 后序》

 与北骑相出没。

 袁人相聚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父子相保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 鸡犬相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更相庆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 里人相庆

 青山相对。--唐·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
 水石相搏。--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两相思,两不知。--南朝宋·鲍照《代春日行》

 又如相

 相xiāng

 ⒈交互,互往来~关。~逢。~亲。~爱。互~关心。~反~成。

 ⒉〈表〉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~助。~信。~劝。~依为命。

 ⒊看~中。左~右看。

 ⒋

 ⒌

 ①没有遇到。

 ②违抗,不一致行为~左。

 ⒍

 ①互相对立,一方对另一方拔刀~对。

 ②比较的~对稳定。

 ③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,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,跟"绝对"呼应~对之中有绝对。

 ⒎

 ①两方面差不多技艺~当。

 ②合适,适宜正~当。用词~当。

 ③〈表〉一定程度~当恭敬。~当不错。

 ⒏

 ⒐

 相xiàng

 ⒈容貌形~。怪~。高兴~。狼狈~。

 ⒉察看,仔细看~马。~机行事。

 ⒊辅助,也指辅助人,〈古〉特指高级官员辅~。丞~。首~。

 ⒋

 ⒌指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理化性质的均匀物质。各相之间可有明显的分界。如水蒸气是一个~;水、冰是两个~;水、冰、水蒸气是三个~。

 ⒍交流电路中,多相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三~交流发电机。
"吊"字解释:吊 

 (吊为弔的俗字。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持弋射砫缴之形。古人死而不葬,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,但怕禽兽要来吃,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。本义悼念死者

 )

 同本义 

 弔,问终也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从人持弓,会敺禽。--《说文》

 知生者弔,古弔辞曰,如何不淑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敬吊先生。--贾谊《吊屈原赋》

 又如吊纸(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);吊问(吊念死者,慰问生者);吊死(吊慰死者;自缢而死);吊祠(吊唁祭祀)

 引申为慰问 

 人皆吊之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 有君不弔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四

 吊 diāo

 ①悼念死者或对有丧事的人家、团体予以慰问~丧。

 ②悬挂~灯。

 ③用绳子等系着向上提或向下放~装。

 ④把毛皮缀在衣面上~皮袄。

 ⑤提取;收回~卷、~销。

 ⑥旧时一千个制钱(明清两代官府铸造的铜钱)为一吊。

 【吊环】

 ①一种体操器械。在架上挂两根绳,下面各有一个环。

 ②竞技体操项目之一。运动员用手握住吊环,做摆荡、倒立等动作。

 【吊民伐罪】慰问被压迫的老百姓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
 【吊球】

 ①排球运动中扣球的一种变化。利用紧张的手指轻击球体,使球越过球网落入对方场区的空档。

 ②羽毛球运动技术。把底线的高球击到对方近网区。用以调动对方位置,利于进攻。

 【吊丧】到丧家吊唁。

 【吊嗓子】戏曲或歌唱演员在乐器伴奏下锻炼嗓子。

 【吊销】收回并注销

 ②营业执照。

 【吊唁】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到灵堂~。

 吊diào 1.祭奠死者或对遭丧事及不幸者给予慰问。 2.指祭奠的仪式。 3.伤痛;凭吊。 4.文体名。 5.钓取。参见"吊名"。 6.勾起;引逗。 7.勾引,勾搭。参见"吊

 膀子"。 8.悬挂。 9.牵挂。 10.掉落;跌落。 11.调换;搬弄。 12.旧时钱币单位。最初以一千个制钱为一吊,后来各地算法不一。北京以一百个制钱或十个铜元为一吊

 。 13.装扮。 14.把皮桶子加面子或里子缝成衣服。参见"吊面"。 15.调取;提取。 16.男性生殖器。多用作詈词。

 吊dì 1.至;来。 2.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