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村箫社鼓

指民间鼓乐。

村箫社鼓

读音(发音): cūn xiāo shè g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民间鼓乐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 今天的晚会,村箫社鼓热闹非凡。

成语"村箫社鼓"逐字解释

"村"字解释:村 

 (形声。从邑,屯声。本义村庄)

 同本义 

 邨,地名。--《说文》。徐铉曰今俗作村。”

 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僵卧孤村不自哀。--宋·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 环村居者皆猎户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又如村坊(村庄);村疃(村庄);村上(村子里);村井(村庄);村公(村中长者);村老(村中父老);村戍(村里守卫之所);村垣(村庄围墙)。又指农村基层组织。如村正(村司、村吏

 、村胥,都指村长);村伍(村户);村邑(村镇。引申指故里);村郭(村镇);村范(村规)

 乡村,乡下,农村 

 村 cūn

 ①村庄。

 ②粗野~野。

 【村民委员会】中国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置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。

 【村塾】旧时农村中的私塾。又叫村学。

 【村野】

 ①乡村和田野。

 ②性情粗鲁。
"箫"字解释:箫 

 (形声。从竹,肃声。从竹,与乐器有关。本义洞箫,竹制的管乐器)

 同本义 

 箫,参差管乐也。象凤之翼。--《说文》

 箫管弦歌。--《周礼·小师》。注编小竹。”

 若风之过箫。--《淮南子·齐俗》

 箫,编竹为之。长尺五寸。--《五经通义》

 秦地吹箫女,湘波鼓瑟妃。--唐·韩愈《梁国惠康公主挽歌》

 箫韶以随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又如箫韶(大磬。泛指乐器;又指舜的乐曲。借指乐声);箫笛(箫与笛。泛指管乐器)

 弓

 箫(簫)xiāo一种管乐器。〈古〉用多个竹管排在一起,叫"排箫"◇来只用一根竹管,上开小孔,下不封底,直吹,又叫"洞箫"。

 箫xiǎo 1.小竹。
"社"字解释:社〈名〉

 (会意。从示从土。土亦声。社土同字。本义土地神)

 同本义 

 社,地主也。--《说文》

 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。--《春秋传》

 社,土也。--《论衡·顺鼓》

 以社以方。--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。传社,后土也。”

 命民社。--《礼记·月令·仲春》。注社,后土也。”

 故社,祭社也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。注社,土神。”

 故祀以为社。--《国语·鲁语上》。注社,后土之神也。”

 不谓之土”何?封土为社,故变名谓之社”,利于众土也。--《白虎通·社稷》

 又

 社者,土地之神也。

 后土为社。--《左传

 社shè

 ⒈〈古〉迷信指土地神。又指祭祀土地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。

 ⒉指某些集体组织、团体、机构合作~。集会结~。信用~。

 ⒊

 ⒋

 ⒌

 ⒍

 ⒎

 ⒏

 ①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与相应的上层建筑构成的总体原始~会。奴隶~会。封建~会。资本主义~会。社会主义~会。

 ②指同阶层的人群贵族~会。上层~会。
"鼓"字解释:鼓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鼓的本字,右边是支”,表示手持棒槌击鼓。本义鼓,一种打击乐器)

 同本义 

 鼓,郭也。春分之音。--《说文》

 鼓,廓也。张皮以冒之,其中空也。--《释名·释乐器》

 击鼓其镗。--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
 皮曰鼓。--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

 抱玉枪兮击鸣鼓。--《楚辞·屈原·国殇》

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,雷鼓大震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
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打击乐器之一。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,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。如鼓钹(鼓和铙钹。

 鼓gǔ

 ⒈一种击打乐器,多为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战~。堂~。腰~。拨浪~。

 ⒉曲艺大~书。~儿词。山东大~。

 ⒊敲鼓,击鼓一~作气。〈引〉

 ①拍,击,弹热烈~掌。~琴取乐。

 ②发动,煽动,振作~动。摇唇~舌。进行~励。欢欣~舞。~足信心。

 ⒋凸出,涨大你干吗~起嘴?背包装得~ ~的。

 ⒌用风箱等扇~风。

 ⒍〈古〉夜晚击鼓报更,因此代"更"三~(三更)。五~(五更)。

 ⒎

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。

 ②宣传提倡,也指吹嘘、浮夸。

 ⒏

 ①〈古〉作战擂鼓呐喊,以张声势~噪而进。

 ②喧哗,起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