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具体而微

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;微微小。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,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。

具体而微

读音(发音): jù tǐ ér wēi

详细解释(意思):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;微微小。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,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冉牛、闵子、颜渊,则具体而微。”

示例: 所居有池五六亩,竹数千竿,乔木数十株,台榭舟桥,~。★唐·白居易《醉吟先生传》

第一个字为"具"的成语

成语"具体而微"逐字解释

"具"字解释:具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鼎”,下面是双手。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(餐具)。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)

 同本义。泛指准备,备办 

 具,供置也。--《说文》

 具,备也,办也。--《广韵》

 以食具告。--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。注犹办也。”

 官备则具备。--《礼记·祭统》

 寿为具召武帝显。--《汉书·何武传》

 礼举仪具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
 具器械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故人具鸡黍。--唐·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

 第二板已具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别具本章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如具食(准

 具jù

 ⒈器物器~。家~。文~。工~。

 ⒉准备,备有,完备~有。~备。法令严~。

 ⒊全部良乃入,~告沛公(良张良。沛公刘邦)。

 ⒋才能治世之~。

 ⒌量词茶杯两~。

 ⒍

 ⒎

 ①特定的~体的时间。

 ②明确,不空洞,不笼统计划~体。
"体"字解释:体〈名〉

 (体,会意。从人,从本。古代体、軆”是两个字,体”是劣”,又指粗笨。身体本字是軆”,形声。从骨,豱声。今简化为体”。本义身体)

 同本义

 体,总十二属之名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十二属者顶、面、颐,首属三;肩、脊、臀,身属三;肱、臂、手,手属三;股、胫、足,足属三也。

 体,身也。--《广雅》

 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居五日,桓侯体痛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体有不快。--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

 伤乎体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口体之奉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又如体态轻盈(形容女子

 体(體)tǐ

 ⒈人或动物的全身人~。机~。身~。~重。~温。

 ⒉身上的一部分上~。四~(四肢)。

 ⒊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~。全~。个~。整~。总~。

 ⒋形态气~。立~。

 ⒌形式,规格字~。得~。

 ⒍文章的体裁骚~。骈文~。古诗~。

 ⒎实质,根本,主要的实~。本~。主~。

 ⒏指体制国~。政~。

 ⒐亲身的,设身处地的~验。~贴(为别人设想)。

 ⒑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①身分有失~面。

 ②光荣,光彩显得~面。

 ③漂亮,好看她穿着很~面。

 ⒖

 ⒗

 ⒘

 体tī

 ①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财物。

 ②私下的,亲近的~己话。

 体bèn 1.见"体夫"。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微"字解释:微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彳。本义隐秘地行走)

 同本义 

 微,隐行也。--《说文》

 崔杼微逆光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

 又如微行(便装出行,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)

 藏匿,隐蔽 

 其徒微之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

 微而臧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又如微没(隐没);微奸(隐藏的邪恶);微阵(隐蔽的兵力);微情(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);微意(隐藏之意);微道(隐蔽或偏僻的小路)

 伺察,侦察 

 衰微,衰落 

 固以微矣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
 又如微缺(衰败残缺);微灭(衰败灭绝)

 无,没

 微wēi

 ⒈细,小~细。~生物。~乎其~。

 ⒉少,稍稍~笑。稍~。~有所闻。

 ⒊低下,衰落卑~。衰~。

 ⒋精深,奥妙精~。~妙。

 ⒌隐蔽,藏匿~行。~服出访。

 ⒍跟"单位量"连用时,〈表〉该量的百万分之一~米(百万分之一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