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驿寄梅花

请邮差寄送梅花。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。

驿寄梅花

读音(发音): yì jì méi huā

详细解释(意思):请邮差寄送梅花。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。

出处(典故): 三国·陆凯《赠范晔》诗折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卿寄一枝春。”

示例: ~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★宋·秦观《踏莎行》词

第一个字为"驿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寄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梅"的成语

成语"驿寄梅花"逐字解释

"驿"字解释:驿 

 (形声。从马,瞘声。本义古代供传递公文或传送消息用的马)

 同本义 

 驿,置骑也。--《说文》

 即孟子置郵,所谓遽也。

 馹为传车,驿为马骑。

 楚子乘驿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

 使驿谒诸王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后数日驿至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驿站 

 驿外断桥边,寂寞开无主。--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

 又如驿递夫马(驿马);驿马星(星相家的迷信说法,若占卜得驿马星,表示将远行、赴任、移居);驿吏(管理驿站的官吏);驿亭(古代作为行旅中途休息住宿的处所);驿书(以驿马

 传送的文书);驿馆(旅馆,驿

 驿(骯)yì〈古〉供传递公文或传送消息用的马走~。〈引〉驿站(供驿马与传递人中途休息的地方)。
"寄"字解释:寄 

 (形声。从宀,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,奇声。本义寄居)

 同本义 

 寄,托也。--《说文》

 寄公者,何失地之君也。--《仪礼·丧服》传

 可以寄百里之命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。”

 老妻寄异县,十口隔风雪。--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

 又如寄籍(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);寄庄(在外地买地设庄,收租)

 委托,托付 

 令可以寄政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
 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倚南窗以寄傲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又如寄命

 寄jì

 ⒈依靠,依附~居蟹。~生虫。~人篱下。

 ⒉托付,委托~托。~养。~存。~希望于青年。

 ⒊传送,托人传送。现特指由邮局递送~信。~书。~钱。邮~包裹。
"梅"字解释:梅 

 (形声。从木,每声。本义楠木)

 同本义 

 其木多梅梓。--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

 有条有梅。--《诗·秦风·终南》

 墓门有梅。--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。按,子青不可食。

 梅树 

 酸

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。--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

 梅之欹之疏之曲,又非……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
 梅以曲为美,直则无姿;以欹为美,正则无景;以疏

 梅(榤、槑)méi

 ⒈落叶乔木。早春先开花,后生叶,花有白、红等色,香味浓。果实青色,熟时黄色,味酸甜,可吃或制蜜饯、果酱等。未成熟的果实,加工制成"乌梅",供药用或饮料用。也

 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实腊~。望~止渴。

 ⒉
"花"字解释:花 
 
 同本义 
 
 草木花的总称
 
 百卉含蘤。--《汉书·张衡传》。注蘤,古花字也。经传皆以华为之。”
 
 菊垂今秋花,石戴古车辙。--杜甫《北征》
 
 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--白居易《买花》
 
 如花洞(茂密的花丛。或指花丛深处);花石纲(运送花石的船队);花朝日(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,称为花朝);花魂(花的精神、魂魄);花相(芍药的别名。古时品花,群芳中,牡丹品为第一,芍药为第二,故世称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);花酒(用花酿成的酒);花气(花朵的香气);花经(品论花卉的书);花历(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);花口(初开的花)
 
 花huā
 
 ⒈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鲜~儿。通常由花托、花萼、花冠、雄蕊、雌蕊等组成,也有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。有各种形状和颜色,有的有香气,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。
 
 〈引〉供观赏的植物栽~。
 
 ⒉像花那样的火~。浪~儿。钢~儿。雪~飘。葱~。蛋~汤。
 
 ⒊有斑纹的,杂色的~狗。买~布。
 
 ⒋凝不清头昏眼~。
 
 ⒌虚伪的,迷惑人的别耍~招。~言巧语。
 
 ⒍作战时受的伤挂~。
 
 ⒎指棉花弹~。轧~。
 
 ⒏混杂的,不单纯的粗粮和细粮~搭着吃。
 
 ⒐(也作"化")用掉,耗费~时间。莫乱~钱。
 
 ⒑
 
 ⒒
 
 ⒓
 
 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