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画符念咒

道士画符箓、念咒语。比喻写字、念书今人难以索解。

画符念咒

读音(发音): huà fú niàn zhòu

详细解释(意思):道士画符箓、念咒语。比喻写字、念书今人难以索解。

出处(典故): 瞿秋白《乱弹·哑巴文学》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,保持象形文字,垄断着知识,这是‘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’的绝妙工具。”

示例:

画符念咒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符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念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咒"的成语

成语"画符念咒"逐字解释

"画"字解释:画 

 (会意兼指事。金文。上面是聿”,象以手执笔的样子,是笔”的本字;下面象画出的田界。整个字形,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。本义划分,划分界线)

 同本义 

 画,界也,象田四界,聿所以画之。--《说文》

 画为九州。--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

 画壄分州。--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

 又如画野分疆(划分疆域而治);画土分贡(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,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,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);画地(在地上画界线);画界(划定疆界)

 绘画;作画 

 为蛇画足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
 善画者多工书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
 善画者或兼

 画(畫)huà

 ⒈图图~儿。宣传~。连环~儿。

 ⒉描绘,写描~。绘~。~图表。~人物。~个圈儿。叫你~押。

 ⒊汉字的一笔叫"一画""札"字是五画。

 ⒋同"划"。
"符"字解释:符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竹,付声。从竹”,表示与竹子有关。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,双方各执一半,以验真假)

 符信 

 符,信也『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有铜虎符,竹使符,或曰五寸,古用圭璋,其后乃以符代之。

 门关用符节。--《周礼·掌节》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。”

 若合符节。--《孟子》

 封皇帝玺符节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
 晋鄙合符,疑之,举手视公子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又如符玺(古代帝王的印章);符宝郎(古官名。即符玺郎”,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);符契(符券契约一类文书

 符 fú

 ⒈〈古〉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。用金、玉、铜、木、竹等制成,刻上文字,分成两半,双方各执一半,合起来以验证真假兵~。窃~救赵。

 ⒉记号,标志音~。标点~号。安全~号。

 ⒊相合,一致完全~合。完全相~。

 ⒋道士、巫婆等搞迷信活动骗人钱财所画的图形或线条,骗说"可以驱逐鬼神"~咒、灵~等等都是骗人的把戏。
"念"字解释:念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心,今声。本义常思;思念,惦念)

 同本义 

 念,常思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天念尔祖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
 不念昔者。--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
 不念旧恶。--《论语》

 念悲其远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念鬼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念母劳家里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念蒙君实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,而有奇若此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又如念诵(念叨);念恤(挂念忧虑);念旧(不忘故旧);念思(怀念);念想(想念);念一(思念大道);念恋(思念爱恋)

 思考, 考虑 

 念niàn

 ⒈惦记,常思常想惦~。思~。怀~。

 ⒉想法~头。克服私心杂~。

 ⒊同唸。

 ⒋"廿"的大写。

 念diàn 1.见"念?"
"咒"字解释:咒 

 (呪俗作咒。会意。从口从兄。兄”,祝”的本字。祝、呪本同一词。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。本义祝告)

 同本义 

 时夏大旱,…辅乃自暴庭中,慷慨呪曰。--《后汉书·谅辅传》

 尸呪齐戒。--《淮南子·说山》

 崇替在人,咒何预焉?--《文心雕龙》

 又如咒延(祝祷延年益寿);咒祝(祝祷祈福);咒愿(向天或神佛祷祝,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)

 诅咒,乞求神灵降祸 

 忳咒曰有何枉状,可前求理乎?”--《后汉书·王忳》

 又如他没完没了地咒骂;咒念(诅咒;咒骂);咒詈(咒骂);咒罚(诅咒惩罚)

 咒 

 旧时僧、道、方士

 咒(呪)zhòu

 ⒈某些宗教或(迷信)巫术的密语或符号~语。符~。

 ⒉说希望别人遭难的话或用恶毒的话骂诅~。~骂。~人伤自身。

 ⒊发誓赌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