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

月晕出现,将要刮风;础石湿润,就要下雨。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

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

读音(发音): yuè yūn zhī fēng,chǔ rùn zhī y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月晕出现,将要刮风;础石湿润,就要下雨。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

出处(典故): 长舆《论莱阳民变事》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,窃恐踵莱阳而起者,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。”

示例:

第五个字为"础"的成语

第六个字为"润"的成语

第八个字为"雨"的成语

成语"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"逐字解释

"月"字解释:月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半月形。月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月亮)

 同本义 

 月,太阴之精也。象上下弦阙形。--《说文》

 月之从星,则以风雨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

 月虚而鱼脑减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
 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
 又如月满则亏,水满则盈(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,做得过分,就会走向反面);月上半阑残(指夜已深);月老冰人(月下老人);月”字流觞(酒令的一种。令中必带月”字);月日(

 月亮和太阳);月晕(月亮周围的光圈);月影(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

 月yuè

 ⒈指月球(月亮,月儿),地球的卫星明~。

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~饼。~琴。牙~刀。~白(淡蓝色)。

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~。

 ⒋按月的~经。~刊。购~票。按~报表。

 ⒌

 ⒍

 ⒎

 ⒏
"晕"字解释:晕 

 昏倒 

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,贾魏氏上了一拶子,两个人都晕绝过去。--《老残游记》

 又如晕绝(昏厥);头晕(头脑昏乱);晕昏(昏迷);晕迷(昏眩)

 晕 

 (形声。从日,军声。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)

 同本义 

 日月周围的光圈

 晕,日月气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
 晕,卷也。气在外卷结之也,日月俱然。--《释名》

 晕适背穴。--《汉书·天文志》

 日月晕适,云风,此天之客气,其发见亦有大运。--《史记》

 又如月晕(月亮有光环);晕珥(晕和珥。泛指日、月旁的光晕);晕蚀(日月之晕与食)

 环形花纹或波纹

 晕yūn

 ⒈昏迷~倒。~厥。

 ⒉头脑不清~头转向(头脑昏乱,不辨方向)。

 晕yùn

 ⒈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因折射作用而看到日或月周围形成的光圈日~。月~。

 ⒉头发昏~车。~船。
"知"字解释:知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知道)

 同本义 

 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
 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
 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

 日知基所亡。

 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又如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

 知zhī

 ⒈晓得,明了~晓。~道。~己~彼。

 ⒉使知道通~。告~。

 ⒊感觉,认识到~觉。

 ⒋见识,学识,学问~识。求~。真~。

 ⒌了解相~。〈引〉相亲新~。~己。~音。~心人。

 ⒍主持,主管~县、~事(旧时指县长)。

 ⒎〈古〉通"智"。聪明,智慧。

 ⒏

 ⒐

 知zhì 1.聪明;智慧。 2.姓。春秋时晋有知罃。
"风"字解释:风 

 (形声。从虫,凡声。风动虫生”故字从虫”。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;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)

 同本义 

 飈,八风也。东方曰明庶风,东南曰清明风,南方曰景风,西南曰凉风,西方曰闾阖风,西北曰不周风,北方曰广莫风,东北曰融风。风动虫生,故虫八日而化。--《说文》

 立春条风。--《易·通卦验》

 东北条风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
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,条风至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
 条风居东北维,主出万物条之。言条治万物而出之。--《史记·律书》

 今日不鴓(飈)?--《殷虚文字甲编》

 见事风生,无所回避。--《

 风(飈) fēng

 ⒈流动着的空气,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~。龙卷~。刮~下雨。~向。~速。〈引〉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~靡一时。

 ⒉借风力吹干的~肉。

 ⒊消息闻~而动。

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、品格、气概、才华、态度等~景。~格。~骨。作~。~华。~骚。

 【风雅】风度文雅。

 【风度】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。

 【风采】(也写作"丰采")风度神采。

 【风姿】(也写作"丰姿")风度姿态。

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~闻。~言~语。

 ⒍习俗,流行的爱好或习惯~俗。世~。学~。移~易俗。勤俭成~。

 ⒎〈古〉称歌谣,民歌采~。国~。

 ⒏用于病名麻~。抽~。

 ⒐

 【风险】风浪危险。〈喻〉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~险。

 ⒑

 【风头】

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~头行事。

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~头。

 ⒒

 【风化】

 ①风俗教化莫伤~化。

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、日晒、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。

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,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。

 ⒓

 【风流】

 ①杰出的,业绩、才华出众的千古~流人物。

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~流倜傥。

 ③像风一样流失。〈喻〉原来常聚的人,现今分散各地~流云散。

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,也指乱搞男女关系~流罪过。

 ⒔〈古〉通 "讽"。劝告,讽刺。

 风fèng 1.刮风;吹。 2.被风吹,受风。 3.引申为乘凉。 4.教育,感化。 5.显扬,表彰。

 风fěng 1.劝谏;讽谏。 2.泛指劝说。 3.讽诵。
"础"字解释:础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石,楚声。本义柱脚石,垫在房屋柱子下的石头)

 同本义 

 云蒸柱础润。--《淮南子·说林》。

 又如础石;

 事物的基底或根基 

 础(礱)chǔ柱子底下的石礅。〈引〉基底或根基基~。
"润"字解释:润 

 (形声。从水, 闰声。本义雨水下流,滋润万物)

 同本义 

 润,水曰润下。--《说文》

 润,渍也。--《广雅》

 润之以风雨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雨润万物。--《论衡·雷虚》

 温润而泽。--《礼记·聘义》

 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--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
 又如润一润喉咙;润下(雨水下以滋润万物);润雨(受雨水滋润);润改(滋润涵养);润滋(滋润)

 修饰,使有光彩 

 润,饰也。--《广雅》

 必待明圣润色。--《汉书·终军传》

 又如润屋(装饰房屋);润正(润色纠正);润笔之绢(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);润改(润

 润rùn

 ⒈潮湿,不干枯湿~。滋~。雨~万物。

 ⒉加油或水,使不干燥~肤膏。~嗓子。

 ⒊细腻,光滑丰~。光~。

 ⒋修饰,使有光彩~饰。~色。

 ⒌利益利~。分~。

 ⒍
"知"字解释:知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知道)

 同本义 

 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
 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
 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

 日知基所亡。

 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又如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

 知zhī

 ⒈晓得,明了~晓。~道。~己~彼。

 ⒉使知道通~。告~。

 ⒊感觉,认识到~觉。

 ⒋见识,学识,学问~识。求~。真~。

 ⒌了解相~。〈引〉相亲新~。~己。~音。~心人。

 ⒍主持,主管~县、~事(旧时指县长)。

 ⒎〈古〉通"智"。聪明,智慧。

 ⒏

 ⒐

 知zhì 1.聪明;智慧。 2.姓。春秋时晋有知罃。
"雨"字解释:雨 

 雨,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

 雨,濡物者也。--《管子·形势解》

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。--《荀子》

 又如雨过天晴(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);雨打梨花(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);雨打鸡(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);雨毛(细雨);雨泣(泪流如雨)

 比喻朋友 

 常时车马之客,旧,雨来;今,雨不来。--唐·杜甫《秋述》

 比喻教导之言,教泽 

 泽雨无偏,心田受润。--南朝梁·简文帝《上大法颂表》

 譬喻密集 

 譬喻离散 

 风

 雨yǔ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水滴。它是水蒸气上升到天空,遇冷凝集成云,聚集成大水点而下落下~。〈喻〉密集降落而像雨点的枪林弹~。

 雨yù从天上落下~雹。~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