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遐州僻壤

指边远偏僻的地方。

遐州僻壤

读音(发音): xiá zhōu pì rǎ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边远偏僻的地方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遐州僻壤成语接龙

第三个字为"僻"的成语

成语"遐州僻壤"逐字解释

"遐"字解释:遐 

 (形声。从辵,叚声。本义远)

 同本义 

 遐,远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
 若陟遐,必自迩。--《书·太甲》

 是以遐方疏俗,殊邻绝党之域,自上仁所不化,茂德所不绥,莫不躥足抗首,请献厥珍。--汉·扬雄《长杨赋》

 矫首而遐观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有艳淑女在闺房,室迩人遐在我傍。--《警世通言》

 地遐怪物聚,寺古深殿存。--宋·范祖禹《资州路东津寺》

 又如遐僻(偏远);遐宣(远远宣扬);遐方(远方);遐布(传播到远处)

 长久,久远 

 降尔遐福,维日不足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
 入觐展遐恋,临轩慰来思。--唐·

 遐xiá

 ⒈远~迩(远近)。扬声~方。

 ⒉长久~龄(高龄)。

 ⒊〈古〉何,为什么~不谓矣(谓说)。
"州"字解释:州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,中间象水中的陆地。州”是洲”的本字。小篆字形象两个川”字相重合。本义水中的陆地)

 同本义◇作洲” 

 水中可居曰州。--《说文》

 字亦作洲。

 在河之州。--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。毛本作洲”。

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。相传禹治水后,分其领域为九州。 历代多有兴废。 民国废州。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

 昔,尧遭洪水,民居水中高土,故曰九州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即禹贡之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也。舜分青为营州,分冀为幽州,并州,即虞书十二州也。

 州zhōu

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~连郡。又用于地名杭~。广~。郑~。

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,在省级之下,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~。
"僻"字解释:僻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人,辟声。本义退避;回避) 同本义 

 僻,辟也。…《诗》曰宛如左僻。”--《说文》

 僻 〈形〉

 偏僻;偏远;很少有人去的 

 虽僻远其何伤。--《楚辞·涉江》

 而荆僻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》

 浔阳地僻无音乐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僻路(偏僻的小路);僻壤(偏僻的地方);僻小(偏僻狭小);僻穴(偏僻的洞穴);僻陋(偏僻简陋);僻巷(偏僻小巷);僻净(偏僻清静)

 邪僻 

 民之多僻。--《诗·大雅·板》

 又如僻王(邪僻不正的国君);僻邪(邪恶);僻事(邪僻之事);僻淫(邪避

 僻pì

 ⒈偏远,离中心地区远偏~。~巷。~地。~山荒野。穷乡~壌。

 ⒉不常见冷~。生~。

 ⒊不合群,性情古怪孤~。乖~。怪~。

 ⒋邪,不正邪~。~行。
"壤"字解释:壤 

 (形声。从土,襄声)声。本义柔土,即经耕作的土地)

 土壤 

 壤,柔土也。--《说文》

 凡穿地四尺,为壤五尺,为坚三尺。--《九章算法》。按,息土曰壤,筑土曰坚。

 厥土惟白壤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深耕细锄,厚加粪壤。--《论衡·率性》

 又如壤坟(柔细肥沃,适于耕种的土地);壤芥(泥土和小草);沃壤

 泛指泥土 

 夫太山不辞壤石。--《说文·尊贤》

 又如霄壤;壤力(地力);壤未(地下);壤水(地下水;泉水);壤室(土室;土屋);壤陛(土做的台阶);天壤之别

 也指一般的土地 

 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。--李

 壤rǎng

 ⒈松软的土沃~。〈引〉土地~界。土~。

 ⒉地天~之别。

 ⒊〈古〉通"穰"。丰收丰年~ ~。

 壤ráng 1.通"穰"。丰收。 2.见"壤子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