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

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。

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

读音(发音): jiào fù chū lái,jiào ér yīng hái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。

出处(典故):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俗谚曰‘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诚哉斯语。’”

示例:

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成语接龙

第五个字为"教"的成语

第六个字为"儿"的成语

第七个字为"婴"的成语

第八个字为"孩"的成语

成语"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"逐字解释

"教"字解释:教〈动〉

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

 十三教汝织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教其不知,而恤其不足。--《左传》

 又如教课;教书;手把手教;教唱歌;教倌(教入塾);教老者(方言,教员);教率(教授引导);教书匠(对教师的谑称)

 使;令;让 

 曲罢能教善才服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
 教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攴从孝,孝亦声。攴”,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。在奴隶社会,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、教化。本义教育,指导)

 同本义 

 上所施下所效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教国子弟。╠

 教jiāo传授~书育人。~技术。我~你。

 教jiào

 ⒈指导,培育,培养~导。~养。~诲。请~。因材施~。~学相长。

 ⒉使,令,叫风可~船行。~高山低头。

 ⒊宗教佛~。道~。基督~。

 ⒋

 ①按一定的要求培养人才,主要指各级学校的工作学校~育。

 ②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工作的活动传统~育。职工~育。家庭~育。业余~育。

 ⒌
"妇"字解释:妇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帚”,右边是女”。从女持帚,表示洒扫。本义已婚的女子)

 同本义 

 媎,服也。从女,持帚,洒埽也。会意。谓服事人者。--《说文》

 女子谓之妇人。--《广雅》

 妇人侠床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。注妻妾子姓也。”

 士曰妇人,庶人曰妻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又如少妇;孕妇;媳妇;妇驵(交易时的女介绍人);妇政(妇人参与政事);妇人家(已婚妇女)

 泛指妇女,常指成年女子 

 纵有健妇把锄犁,禾生陇亩无东西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妇(媎) fù

 ⒈女性的通称~孺。~科。三八国际~女节。

 ⒉妻,已婚的女子,跟"夫"相对~人。夫~平等。

 ⒊儿媳媳~。
"初"字解释:初〈名〉

 (会意。从刀,从衣∠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。本义起始,开端)

 同本义 

 初,始也。裁者衣之始也。--《说文》

 初,舒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谓展帛以就裁。

 初吉终乱。--《易·既济》

 名曰初虑。--《易·书大传》

 我生之初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
 初疾畏惊,见鬼之来。--《论衡·订鬼》

 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--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又如初岁(年初);初枯(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);初头(起初;开头);初化(变化之始);初末(始末)

 本原 

 欲知
"来"字解释:来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麦子形。本义麦。小麦叫麦”,大麦叫黣”(或写作牟”))

 同本义 

 來,周所受瑞麥來黣也。--《说文》

 贻我来牟。--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段注武王渡孟津,白鱼跃入王舟。出涘以燎◇五日。火流为乌,五至,以殻俱来,此谓遗我来牟。”

 于皇来牟。--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。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。”

 又如来牟(古时大小麦的统称)

 未来,将来 

 来日方长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知来者之可追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又如来代(后代;后世);来

 来(來)lái

 ⒈从甲方到乙方,跟"去"、"往"相对~电传。~到了天安门广场。

 ⒉来到,发生~临。雨~了。~了险情。

 ⒊〈表〉时间,某段时间以后,今后古~。近~。二十年以~。将~。未~更加美好。~年(明年)要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
 ⒋〈表〉动作(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)再~下盘棋。我不行,你~吧!我们去游泳,你~不~?

 ⒌在动词前,〈表〉要做某事我~帮你。大家都~献计献策。

 ⒍在动词后,〈表〉趋向,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~。拿过~。一路走~。这衣服哪儿买~?

 ⒎〈表〉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~长。三十~岁。

 ⒏助词。在一、二、三等数词后,〈表〉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~是领导的关怀支持,二~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。

 ⒐助词。诗歌里用着衬托,配合音节正月里~是新春。

 ⒑[来回]

 ①去了再回来。

 ②往返一次。

 ⒒[来往]

 ①来和去。

 ②交际。

 ⒓[来历]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。

 ⒔[来源]事物的起源、根源。

 ⒕[来着]助词。用于词尾。〈表〉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~着。

 来lài 1.慰劳;劝勉。 2.通"赉"。送给;赐予。
"教"字解释:教〈动〉

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

 十三教汝织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教其不知,而恤其不足。--《左传》

 又如教课;教书;手把手教;教唱歌;教倌(教入塾);教老者(方言,教员);教率(教授引导);教书匠(对教师的谑称)

 使;令;让 

 曲罢能教善才服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
 教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攴从孝,孝亦声。攴”,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。在奴隶社会,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、教化。本义教育,指导)

 同本义 

 上所施下所效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教国子弟。╠

 教jiāo传授~书育人。~技术。我~你。

 教jiào

 ⒈指导,培育,培养~导。~养。~诲。请~。因材施~。~学相长。

 ⒉使,令,叫风可~船行。~高山低头。

 ⒊宗教佛~。道~。基督~。

 ⒋

 ①按一定的要求培养人才,主要指各级学校的工作学校~育。

 ②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工作的活动传统~育。职工~育。家庭~育。业余~育。

 ⒌
"儿"字解释:儿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人”字,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。儿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儿”的字大都与人”有关。本义幼儿。古时男称儿,女称婴,后来孩童都称儿)

 同本义 

 儿,孺子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--《老子》第九章

 老人儿啼。--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

 男曰儿,女曰婴。--《苍颉篇》

 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又如儿女子(孩童);儿剧(犹儿戏);儿话(孩子话);儿撬(拐棍儿);儿拜(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);儿啼(小孩哭);儿孩(孩童)

 儿女,父母所生的子女,第一代后裔 

 儿 ér

 ①小孩子婴~。

 ②年轻人(多指青年男子)男~。

 ③儿子~女。

 ④词尾,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~。

 【儿歌】儿童文学的一种。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。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。形式短小活泼,用辞简明,节奏明快,韵律响亮,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。

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。

 【儿化】〈语〉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,即后缀'儿'字不自成音节,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,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。又叫儿化韵。

 【儿化韵】见【儿化】。

 【儿童节】见【六一儿童节】。

 【儿童文学】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。包括童话、诗歌、小说、故事、戏剧等形式,要求通俗易懂、生动活泼,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。

 【儿童心理学】心理学分支之一。研究儿童心理发生、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。

 【儿戏】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。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、不认真视同~。

 儿rén 1.见《说文.儿部》。

 儿ní 1."齯"的古字。参见"齯齿"。 2.姓『有儿宽。见《汉书》本传。
"婴"字解释:婴 

 (会意。从女,賏。賏”是颈项链。本义妇女颈饰,似现代的项链)

 同本义 

 婴,颈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喉下称婴。--《释名》

 初生的女孩 

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亦泛指初生儿

 人始生曰婴。--《释名》

 我独泊兮,其未兆,如婴儿之未孩。--《老子》

 自哂同婴孩--杜甫《山寺》

 又如男婴;女婴;妇婴;婴子(婴儿。又叫婴人”);婴儿子(幼儿);婴耄(幼儿和老人);婴弱(幼小);婴提(幼儿);婴稚(幼年);婴孺(幼儿);婴年(少年,儿时)

 婴 

 系到颈上;戴 

 辟之,是犹使处女婴宝珠、

 婴yīng

 ⒈初生的小孩~儿。女~。

 ⒉围绕,缠绕~宝珠。~疾(被疾病缠着)卧床。

 ⒊碰,触犯国富民强,敌国不敢~。
"孩"字解释:孩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子,亥声。本义小儿笑)

 同本义。同咳” 

 咳,小儿笑也。--《说文》。古文咳从子。内则,孟子则作此字。

 孤女藐焉始孩。--潘岳《寡妇赋》

 又如未孩(还不会笑)

 当作婴儿看待 

 圣人在天下,歙歙为天下浑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--《老子》

 抚爱 

 伏惟陛下,昧旦坐朝,留心政术,明罚以纠诸侯,申恩以孩百姓。--《北齐书》

 孩〈形〉

 幼小;幼稚 

 孩,少也。--《广雅》

 忆昔十五心尚孩。--杜甫《百忧集行》

 又如孩赤无知(年幼无知);孩幼(幼儿);孩抱(幼

 孩hái幼儿,儿童婴~。小~子。小~儿。〈引〉子女一对夫妇只生一个~子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