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瞠乎其后

瞠瞪着眼看;其代词,他。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。形容远远落在后面。

瞠乎其后

读音(发音): chēng hū qí hòu

详细解释(意思):瞠瞪着眼看;其代词,他。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。形容远远落在后面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庄子·田子方》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

示例: 乾隆朝的十全武功”固然~,就是康熙朝的平三藩之乱,论规模、论艰难,也都不如。★高阳《玉座珠帘》上册

第一个字为"瞠"的成语

成语"瞠乎其后"逐字解释

"瞠"字解释:瞠〈动〉

 瞪着眼看 

 瞠,直视也。--《集韵》

 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--《庄子·田子方》

 又如瞠瞠(张目直视貌)。又指惊视

 众目亦益瞠,口亦益张。--鲁迅《集外集拾遗》

 瞠 chēng瞪着眼睛看。

 【瞠乎其后】在后面干瞪眼。形容远远落后于人。

 【瞠目结舌】干瞪眼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受窘或惊呆了的样子。

 瞠chēng直视,瞪着眼睛~目而视。~乎其后(落在后面干瞪眼,赶不上)。
"乎"字解释:乎〈动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,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。乎”是呼”的本字。当乎”借作语气词、介词用之后,就另造了一个从口”的形声字呼”。本义

 吐气)

 同本义 

 呼”的古字◆唤;召唤 

 乎〈语〉

 表示疑问或反诘

 汝识之乎?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--《论语》

 近者大乎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远者凉乎。

 汝多知乎。

 污其行乎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断斯织乎。

 不亦精乎。

 相当于吗”

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--《论语》

 可乎

 乎hū

 ⒈文言助词。〈表〉疑问或反问,相当于"吗"、"呢"、"吧"可~?然~?否~?或能免~?

 ⒉文言叹词。〈表〉感叹,相当于"啊"、"呀"惜~!美哉~,山河之固!

 ⒊介词,义同"于"出~意外。异~寻常。其志可以行~天下。不在~外表美,要在~心灵美。
"其"字解释:其〈名〉

 通期”。期限 

 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其 〈代〉

 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丌”,变成其”。本义簸箕。今字作箕”。其”假借为代词他、他们、那等)

 彼、他 

 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
 又如独善其身

 她 

 它 

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
 他们;她们;它们 

 他的 

 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

 其qí

 ⒈第三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,他的,他们,他们的~貌不扬。劝~自力。促~成功。人尽~才。各得~所。

 ⒉指示代词。那(这),那(这)些,那(这)样不乏~人。确有~事。

 ⒊连词。如果,假使若~为难,你就不去。

 ⒋文言助词。〈表〉揣测、反问、期望、命令等~奈我何?尔~勉之。

 ⒌虚指,无实在意义北风~凉。夸夸~谈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其jī 1.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 2.用于地名。 3.用于人名『代有审食其﹑郦食其。

 其jì 1.助词。常用在"彼"之后。
"后"字解释:后 

 (会意。象人之形,施令以告四方,古之,从一口,发号者君后也。按从坐人,从口,与君同意。本义君主,帝王)

 同本义 

 后,继君体也。--《说文》

 班瑞于群后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允王维后。--《诗·周颂·时迈》

 后王命冢宰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昔我先世后稷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皇皇后帝。--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

 夏后皋之墓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
 又如后王(君王;天子);后帝(天帝;上帝);后夷(上古有穷国的国君);后辟(君主;帝王)

 帝王的妻子 

 天子之妃曰后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帝嫡妃曰

 后(後)hòu

 ⒈跟"前"、"先"相对。

 ①指位置~院。~方。屋~。

 ②指时间。晚些的,未到的日~。~天。~来居上。

 ③指次序最~三排。~五名。

 ①军事上指担任军需供给、医疗、运输等任务。

 ②泛指总务工作。

 ⒉后代,子孙~生可畏。她无~。

 ⒊君王的妻子皇~。

 ⒋上古时称君王夏~。

 后xiàng 1.项。参见"后?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