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目怔口呆

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目瞪口呆”。

目怔口呆

读音(发音): mù zhēng kǒu dāi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目瞪口呆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怔"的成语

成语"目怔口呆"逐字解释

"目"字解释:目 

 (象形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。象眼睛形,外边轮廓象眼眶,里面象瞳孔。小篆处理为线条。先秦时期多用目”,两汉以后,用眼逐渐多起来。目”具有书面语色彩。本义眼睛)

 同本义 

 目,人眼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目者,气之清明者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。》

 目者,心之符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

 夫妻反目。--《易·小畜卦》

 睅其目,皤其腹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
 满目萧然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瞋目大怒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
 目似瞑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目不忍睹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又如目

 目mù

 ⒈眼睛~不暇接。有~共睹。

 ⒉看众~睽睽。众~昭彰。

 ⒊孔,网眼网~。纲举~张。

 ⒋名称,标题~录。书~。题~。

 ⒌条文,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~。大纲细~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①射击、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~标。

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~标。

 ⒑
"怔"字解释:怔 

 (形声。从心,正声。本义惶恐不安的样子)

 同本义 

 军书交驰,羽檄狎至,乃复怔忪如前。--《潜夫论》

 又如怔忡之症(心脏跳动加速、节律不整的病症);怔忡(惊恐不安;又指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)

 发愣,发呆 

 那丫鬟倒发了个怔。--《红楼梦》

 又如怔怔(呆愣的样子)

 怔 

 惊恐 

 

 宝玉怔了半天,方想过

 怔zhēng

 ⒈因吃惊而呆住的样子发~。

 ⒉

 ⒊

 ⒋
"口"字解释:口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口形。本义口腔器官,嘴)

 同本义。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

 口,人所以言食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口之为言达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口者心之门户。--《鬼谷子·捭阖》

 勺饮不入口七日。--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

 下有蟾蜍,张口承之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--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又如口腹(指饮食);口分(口福);口滑(指吃东西失去控制;说话不谨慎);口辅(面颊。辅颊);口眼弗闭(放心不下;死不瞑目);口里摆菜碟儿(比喻嘴

 口kǒu

 ⒈嘴,人与动物进食的器官,也是某些动物或高等动物发声器官的一部分张~。~燥唇干。

 ⒉说话~音。~若悬河。

 ⒊容器通外面的部分杯~。花瓶~。坛子~。

 ⒋出入通过的地方道~。门~儿。街~儿。关~。长江~。

 ⒌特指我国长城的某些关口~北。喜峰~。

 ⒍破裂的地方裂~。伤~儿。上衣破了个~子。

 ⒎锋刃刀~。

 ⒏骡、马等的年龄(因可由牙齿的多少及磨损程度看出来)这匹马是五岁~。

 ⒐中医诊脉,将离手掌后一寸的手腕经脉处叫"寸口",简称"寸"或"口"。

 ⒑量词

 ①指人一家三~。

 ②指牲畜几个牲~。两~猪。

 ③指器物两~井。四~刀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①从语气间表露出来的感情意思嘲讽的~吻。

 ②某些动物(如鱼、狗等)突出的嘴、鼻部分。

 ⒕

 ①说话的气势好大的~气。

 ②指言外之意,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听她的~气。

 ③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教训人的~气。

 ⒖

 ①劝说、交涉或挑拨等的言词颇费~舌。

 ② 争吵或因谈话引起的纠纷。

 ⒗

 ①[~角]嘴边。

 ②[~角]吵嘴。

 ⒘
"呆"字解释:呆 

 痴;傻 

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。--《红楼梦》

 又如呆霸王(《红楼梦》中薛蟠的浑号);呆里撒奸(装痴卖呆以售其奸);呆串了友(呆得不可收拾);呆想(痴想);呆人(呆子,傻瓜);呆汉(痴呆的人);呆大(傻瓜;笨蛋);呆老汉(

 傻老公);呆物(詈词。傻家伙);呆性(傻气;痴迷劲儿)

 不灵活,呆板 

 滞销 

 发愣 

 呆 

 暂时住在 

 但这一来,我就不能在

 呆 dāi

 ①傻;愚蠢痴~。

 ②死板;不灵活两眼发~。

 【呆若木鸡】原指训练好的斗鸡听见别的鸡叫时,镇定自若,像木雕的鸡一样。现形容呆笨或因惊吓、恐惧而发楞的样子。

 【呆小症】小儿时期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疾病。表现为头大,身材矮小,四肢短,皮肤干黄,脸部臃肿,舌头大,智力低下。又称克汀病。

 【呆滞】

 ①死板;不灵活目光~。

 ②不流通资金~。

 呆ái 1.痴呆;愚笨。 2.指呆子,儍子。 3.待;逗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