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弃邪从正

指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

弃邪从正

读音(发音): qì xié cóng zhè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弃邪从正"逐字解释

"弃"字解释:弃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,三点表示羊水,头向上表示逆产。中间是只簸箕 ,下面是两只手∠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。小篆写法大同小异。本义

 扔掉;抛弃)

 同本义 

 弃,捐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弃者,不孝子人所弃也。”

 天之弃商也久矣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

 抛子弃草间。--王粲《七哀》

 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--苏洵《六国论》

 敌弃炮仓皇遁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子孙弃者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 弃其妇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弃

 弃(棄)qì舍去,抛掉舍~。抛~。~旧图新。
"邪"字解释:邪  xie

 (形声。从邑,牙声。本义琅邪郡。字亦作琊)

 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菽》

 方直不曲谓之正,反正为邪。--《贾子道术》

 竹林,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。--《春秋繁露》

 回邪曲直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又如邪靡(倾斜披靡的样子);邪睨(斜视);邪绝(斜行度越)

 不正当,不正派 

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
 亡正处邪。--《周书·王佩》。注奸术也。”

 愚乱之邪臣。--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

 是以邪氛岁增。--《汉书·元帝纪》

 放辟邪侈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惧谗邪。--唐·魏征

 邪xié

 ⒈不正当,不正派~说。~气。~恶。~教。改~归正。〈引〉奇异,不正常有点~。~门外道。有股~劲。

 ⒉中医指引起疾病的某种因素与病理损害寒~。扶正祛~。〈转义〉迷信者所谓的"鬼神给予的灾祸"~魔。妖~。驱~。不信~。

 邪yé

 ⒈文言疑问词。"邪"有时也写作"耶"。

 ⒉

 邪yú 1.指年历推算中剩余的日子。

 邪xú 1.缓慢。

 邪shé 1.星名用字。
"从"字解释:从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二人相从形。本义随行,跟随)

 同本义 

 従,随行也。--《说文》

 客从拜辱于朝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
 或从王事。--《易·坤》

 啬人不从。--《易·夏小正》

 从以孙子。--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
 禽兽可羁而从之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

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又如从龙(随从帝王创业开国);从学(跟随受学);从骑(骑马随从的人);从嫁(陪嫁的侍婢);从井救人(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)

 顺从;依从 

 不昭不从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

 妇人从人者也。--《礼

 从 cóng

 ①跟着跟~。

 ②顺应;听从~命。

 ③从事;参与~军。

 ④采取某种方式或态度~宽处理、~略。

 ⑤跟随的人随~。

 ⑥从属的;次要的主~关系、~犯。

 ⑦堂房(亲属)~兄。

 ⑧提示空间和时间的起点~北京到南京、~二月到三月。

 ⑨提示经过的地方、处所~门外走过。

 ⑩从来(用于否定词前)~未到过、~未见过如此美丽的茶花。(11)姓。

 【从长计议】把时间放长些,多加考虑和商量。即不急于作出决定。

 【从犯】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一种分类。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。对于从犯,应当比照主犯从轻、减轻或免除处罚。

 【从谏如流】旧时用以形容君王乐于听取臣属的劝谏,接受其意见。

 【从句】由联接词引导的句子,从属于主句,并充当主句的一个成分。如英语he is the man who wrote a famousnovel.(他就是写了一本著名小说的那个人)wrote a

 famousnovel是个定语从句,由who引导,修饰man。

 【从军】参军;当兵。

 【从良】指妓女不再卖身而嫁人。

 【从容】

 ①镇定,不慌乱举止~。

 ②宽裕时间~。

 【从容不迫】不慌不忙,镇定自若。

 【从容自如】不慌不忙,神态沉着自然。

 【从善如流】形容能很快地听取好意见或善意的规劝。

 【从属关系】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另一个概念全部外延的关系。如'工业'与'轻工业'。

 【从征】随军出征。

 从zōng 1.后多作"踪"。踪迹。

 从sǒng 1.通"耸"。 2.通"怂"。参见"从容"﹑"从谀"。

 从zòng 1.直。南北曰从,东西曰横。 2.合纵。 3.放纵。 4.纵然。

 从cōng 1.见"从容"。

 从zǒng 1.见"从从"。
"正"字解释:正 

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

 正,岁之首月,夏以建寅月为正,殷以建丑月为正,周以建子月为正。--《集韵·清韵》

 箭靶的中心 

 终日射候,不出正兮。--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

 引申为目标 

 刑(形)名已立,声号已建,则无所逃迹若正匿。--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

 正 

 通征”

 征税

 正其货贿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。郑注正,读为征。”

 唯加田无国正。--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

 谨正盐筴。--《管子·海王》。李哲明云正,税也,正、征古字通用。”

 出兵,征讨

 正zhèng

 ⒈在中间,不偏不斜~中。~午。~厅。~东。~前方。〈引〉

 ①合符法则的,规矩的~道。~派。~当。~楷。

 ②图形的各边长度相等,各个角的大小也相等的~方形。~三角形。

 ①端庄,正派~经样。他是~经人。

 ②正当,合格办~经事。买~经货。

 ⒉言行好,办事公道~直。公~。品质~。光明~大。

 ⒊纯,不杂~红。~宗川味。

 ⒋副词。恰,合适~打八点钟。他来得~好。

 ⒌副词。〈表〉动作在进行中~在研究。~在办理。~下着雨。

 ⒍改掉偏差或错误~误。改~。纠~。矫~。

 ⒎使不歪斜~一~帽子。

 ⒏〈表〉相对两个面之积极的或主要的一面,跟"反"、"负"、"副"等相对~面。~比。~电。~极。~数。~职。~本。~件。

 ⒐

 ⒑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
 ⒘

 ⒙

 正zhēng正月,夏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新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