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魂惭色褫

指惶愧失色,惊恐不安。

魂惭色褫

读音(发音): hún cán sè ch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惶愧失色,惊恐不安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司空图《释怨》二子魂惭色褫,踨听玉音。”

示例:

魂惭色褫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惭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褫"的成语

成语"魂惭色褫"逐字解释

"魂"字解释:魂 

 (形声。从鬼,云声。本义灵魂,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)

 同本义 

 魂,阳气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人生始化为魄,既生魄,阳曰魂。--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

 聊乐我魂。--《韩诗·出其东门》

 魂者,精气也。--《论衡·纪妖》

 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。--《灵枢经》

 魂去尸长留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魂悸以魄动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
 又如魂识(心灵;魂灵);魂气(灵魂);魂骸(死者的灵魂和躯体);魂质(灵魂和实体)

 精神,神志 

 魂hún迷信说法,所谓"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"死后没有~魄。~飞魄散(吓得魂魄都飞散了。形容极端惊恐)。

 ①人的精神、意识等活动不能出卖自己的灵~。

 ②事物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教师是人类灵~的工程师。
"惭"字解释:惭 

 (形声。从心,斩声。本义羞愧)同本义 

 憀,媿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不直失节谓之憀。--《小尔雅》

 富者有惭色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羊子大惭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如大言不惭;惭叹(惭愧感叹)

 惭 cán 亦作"憀"。羞愧。
"色"字解释:色〈名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,仰承其脸色。本义脸色)

 同本义 

 色,颜气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五气五色。--《周礼·疾医》

 其色必寿。--《素问·三部九侯论》

 形体色理以目异。--《荀子·正名》

 载色载笑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
 又

 太后之色少解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,乃谢客就车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我言若,王色不许我。--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

 故以声声怖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面色(脸上的气色);色喜(脸上显出欢喜之色);色笑(开颜欢笑);色沮(脸

 色shǎi

 ⒈指颜色(用于口语)掉~儿。印彩~吧。

 色sè

 ⒈指颜色红~。黄~。目能辨~。

 ⒉脸的表情、样子脸~。喜形于~。

 ⒊种类,品种货~齐全。各~食品。

 ⒋品质,质量英雄本~。成~。足~金首饰。

 ⒌情景,景象天~。景~。春~。

 ⒍妇女容貌姿~。

 ⒎情欲~情。
"褫"字解释:褫 

 (形声。从衣,虒声。本义夺去衣服)

 同本义 

 终朝三褫。--《易·讼》

 念解佩而褫绅。--《雪赋》

 乃褫豪民衣自衣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又如褫衿(剥去衣冠。旧时生员等犯罪,必先由学官褫夺衣冠,革除功名之后,才能动刑拷问)

 夺去 

 革除 

 扯住 

 废弛 

 褫夺

 

 褫夺公民权

 褫革

 

 褫 chǐ本指剥去衣服,后泛指剥夺~职。

 【褫夺】剥夺(多用于法令)~公权。

 褫chǐ脱下,夺去衣服或带。〈引〉革除,剥夺~职。~夺政治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