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十捉九着

比喻很有把握。

十捉九着

读音(发音): shí zhuō jiǔ zhe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很有把握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捉"的成语

成语"十捉九着"逐字解释

"十"字解释:十 

 (指事。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,金文象是结绳记数,用一个结表示十◇来一点变成了一横。本义九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十,数之具也。╠为东西,|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备矣。--《说文》

 十是数之小成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疏

 十亩之间兮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 兵也者,审于地图,谋十官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
 天下欲反,十室九空。--葛洪《抱朴子·用刑》

 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又如十里长亭(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,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);十番(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);十牌(十户人家

 十shí

 ⒈数目字~羊九牧。

 ⒉完全,〈表〉到达顶点~足。~全~美。~分感谢。
"捉"字解释:捉 

 (形声。从手,足声。本义握,持)

 同本义 

 捉,搤也。--《说文》

 捉,持也。--《广雅》

 伊便能捉杖打人。--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
 叔武将沐,闻君至,喜,捉发走出。--《左传》

 孙权捉预手,涕泣而别。--《三国志》

 又如捉发(手握头发);捉秤(拿秤,掌秤);捉手(握手);捉身(把握身体);捉船(撑船,划船);捉笔(执笔)

 

 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往日用钱捉私铸,今许铅锡和青铜。--杜甫《岁晏行》

 遍捉乡民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
 不能行捉。--《

 捉zhuō

 ⒈握~枪。~笔赋诗。

 ⒉抓,逮捕~拿。捕~。

 ⒊

 ⒋
"九"字解释:九 

 (指事。本义数词。比八大一的基数)

 同本义 

 古人造字以纪数,起于一,极于九,皆指事也。二三四为积画,余皆变化其体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乾玄用九,乃见天则。--《易·文言》传

 九者,阳之数,道之纲纪也。--《楚辞·九辨》序

 天道以九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
 又如九伯(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。也写作九百”);小九九(珠算的乘法口诀;方言中比喻算计);九九(算法名。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;九的自乘数);九地(九种土地)

 第九 

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。如九连

 《周易》以阳爻为九

 初九,潜龙勿用

 九jiǔ

 ⒈数目字~鼎。泛指多数、多次或多层~牛二虎之力。~死一生。~霄云外。

 ⒉时令。

 九jiū 1.聚。
"着"字解释:着  zhao

 (著的俗字)

 放置 

 文成示温,温以着坐处。--晋·陶潜《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

 又如着盐(搁盐;炒菜放盐);板上着碗

 安顿 

 更有南堂堪着客,不忧门外故人车。--宋·苏轼《南堂》

 围棋的下子;下棋落子 

 某有仆能棋,欲试数着不敢?--元·蒋正子《山房随笔》

 又如棋高一着;高着

 着 

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;策略 

 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。--《水浒传》

 又如失着(失策);着儿(计策;手段);着着(一步一步地,逐渐地;亦指样样;每一样);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

 着zháo

 ⒈感到,受到~凉。~忙。~恼。~烦。

 ⒉接触,挨上接~。触~。挨~他坐。

 ⒊使,派,用~手拿来。~她前去。~盘装上。

 ⒋燃烧,发光炉火~了。天刚黑,街灯就~了。

 ⒌入睡她睡~了。躺上床就~了。

 ⒍用于动词后面。〈表〉有结果或达到目的拿~了。找~了。

 着zhāo

 ⒈下棋落子或走一次一~错,全盘输。〈喻〉计策,办法或手段这是高~。你有~儿吗?她这一~真够厉害。

 ⒉放,放进~点味精。

 ⒊〈方〉表示答应,同意~,马上办。

 着zhe

 ⒈助词。〈表〉动作或状态的持续,〈表〉程度深,〈表〉存在的方式等走~。请听~。顺~做。照~办。门开~∶~呢。精灵~呢。藏~吧。柜子里放~两件毛衣。

 着zhuó

 ⒈穿~衣戴帽。

 ⒉接触,接触到,挨上~色。~墨。~地。附~。挨~。"著"另见u。

 ⒊下落,来源已有~落。找寻无~。

 ⒋派遣~人前去。

 ⒌公文用语。〈表〉命令~即办理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①实在,确实。

 ②指语言、动作等的分量重。

 着zhù 1.明显;显着。 2.引申为著名,出名。 3.明示。 4.称道。 5.撰述。 6.指所写的作品。 7.登记,记载。 8.建立。 9.引申为成就。 10.位次。

 着chú 1.见"着雍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