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枘凿冰炭

比喻事物尖锐对立,互不相容。参见枘凿方圆”。

枘凿冰炭

读音(发音): ruì záo bīng t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事物尖锐对立,互不相容。参见枘凿方圆”。

出处(典故): 清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·顾欢论道佛二家》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,老子子即佛,本是一人,故无二法……惟与吾儒,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。”

示例:

枘凿冰炭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枘"的成语

成语"枘凿冰炭"逐字解释

"枘"字解释:枘 

 (形声。从木,内声。本义榫头;插入卯眼的木栓) 同本义 

 圜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鉯铻而难入。--《九辞·九辨》

 又如枘凿(枘、凿,榫头与卯眼。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,难相容合);方枘圆凿

 枘 

 楔入 

 层崖峭绝,枘木亘铁。--唐·刘禹锡《山南西道新修驿路》

 枘ruì榫头圆凿方~(圆榫眼,方榫头。〈喻〉格格不入)。

 枘nèn 1.树木经砍伐后新生的枝条。
"凿"字解释:凿 

 (形声。从金,鑿省声。从金,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。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)

 同本义 

 凿,穿木也。--《说文》

 重木刊凿之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皆是水凿之穴。(凿,这里是冲刷的意思。)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又如凿巾(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,正对口部的位置,剪开一通孔);凿穴(开造洞穴)

 挖掘;开凿 

 凿地为坎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水凿之穴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水凿之处。

 千锤万凿出深山。--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

 又如凿溉(开渠灌溉);凿龙(开凿龙门。指大禹治水,凿龙门以导

 凿(鑿)záo

 ⒈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钢~子。

 ⒉打孔,挖通~个洞。~渠引水。

 ⒊确实证据确~。

 ⒋〈古〉器物上的孔(榫眼、榫卯)圆~方枘(枘榫头。〈喻〉不相投合)。

 凿zào 1.(今读záo)榫眼。 2.隧道。

 凿zuò 1.鲜明貌。 2.确实。 3.通"糳"。舂成精米。 4.指精米。

 凿zú 1.镌刻;雕镂。 2.通"镞"。箭头。
"冰"字解释:冰 

 (会意。从仌,从水。金文作仌”。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,体积增大,表面上涨(上拱)形。《说文》冻也,象水凝之形”。小篆繁化,增加水”变成。从仌”从水”

 的会意字,于是仌”就专用作部首。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)

 同本义 

 冰,水坚也。--《说文》

 履霜坚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
 迨冰未泮。--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

 冰者,阴之盛而水滞者也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
 冰,水为之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冰解而冻释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
 公徒释甲,执冰而踞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又如冰扳(冰镇);冰麝(冰片与
"炭"字解释:炭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火,岸省声。本义木炭)

 同本义 

 炭,烧木余也。--《说文》

 火所烧余木曰炭。--《释名》

 坐于涂炭。--《孟子》。注墨也。”

 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又如木炭;草炭;骨炭;活性炭;炭炉(烧木炭的炉子);炭薪(柴炭);炭精纸(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);炭笔(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);炭冰(炭热而冰冷。喻不能相容);

 炭火(燃烧的炭)

 像炭的东西 

 火。比喻灾难;困苦 

 

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--《

 炭tàn

 ⒈将木材封置与外部空气隔离,加高热可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~(它的大部分是碳素)。

 ⒉煤石~。煤~。

 ⒊像炭的东西山楂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