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不知所措

措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
不知所措

读音(发音): bù zhī suǒ cuò

详细解释(意思):措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子路》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
示例: 程仁呆了,这个意外的遇见,使他一时~。★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五五

不知所措成语接龙

成语"不知所措"逐字解释
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知"字解释:知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知道)

 同本义 

 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
 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
 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

 日知基所亡。

 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又如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

 知zhī

 ⒈晓得,明了~晓。~道。~己~彼。

 ⒉使知道通~。告~。

 ⒊感觉,认识到~觉。

 ⒋见识,学识,学问~识。求~。真~。

 ⒌了解相~。〈引〉相亲新~。~己。~音。~心人。

 ⒍主持,主管~县、~事(旧时指县长)。

 ⒎〈古〉通"智"。聪明,智慧。

 ⒏

 ⒐

 知zhì 1.聪明;智慧。 2.姓。春秋时晋有知罃。
"所"字解释:所 

 (形声。从斤,户声。斤,斧子。本义伐木声)

 所”假借为处”。处所;地方 

 有截其所。--《诗·商颂·殷武》

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

 必于无人之所。--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

 僻远悠闲之所。--《吕氏春秋·谨听》

 不如早为之所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持童抵主人所,愈束缚牢甚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成反复自念,得无教我猎虫所耶?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,离吾乡七百余里矣,当时虽觭梦幻想,宁知此为归骨所耶?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
 又如哨所;寓所;诊所;交易所;看守

 所suǒ

 ⒈地方处~。住~。

 ⒉机关或其它办事的地方派出~。研究~。医务~。

 ⒊量词。指房屋两~住房。三~医院。

 ⒋在动词前,〈表〉承受动作的事物亲眼~见。各尽~能。家中~寡有者。我~需要的。

 ⒌跟"被"、"为"等合用,〈表〉被动被人~笑。这里的困难已为我们~克服。

 ⒍

 ①〈表〉因果关系,常与"因为"相应因为她有急事要办,~以不来了。

 ②〈表〉用来~以责己者严,~以责人者宽。

 ③〈表〉实在的情理或适当的举动不知~以。忘乎~以。

 ⒎

 ①所说的~谓先进,决不是一切都好。

 ②某些人所说的,含有不承认或带有揭露、讽刺资产阶级~谓的"民主自由",穷人是无份的。
"措"字解释:措 

 (形声。从手,昔声。本义放置,安放)

 同本义 

 措,置也。--《说文》。

 则民无所措手足。--《论语·子路》

 学之弗能,弗措也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疏学不至于能,不措置休废也。”

 几致刑措。--《汉书·文帝纪》。师古曰措,置也。民不犯法,无所刑也。”

 又如措置(安放;料理);措身(安身,置身);措手(着手处理);措手不迭(形容做事迅速敏捷)

 处理,安排 

 筹划办理 

 施行;用 

 措 cuò

 ①安放;安排;处置惊惶失~、手足无~。

 ②筹划筹~。

 【措词】

 【措辞】说话或写作时选用词句。

 【措手不及】指因没有准备,临时来不及应付。

 【措意】留意;用心。

 【措置】安排;料理~得当。

 措zé 1.逼迫;追捕。 2.挤;夹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