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声振林木

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

声振林木

读音(发音): shēng zhèn lín mù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列子·汤问》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

示例:

成语"声振林木"逐字解释

"声"字解释:声 

 (形声。从耳,殸声。殸”是古乐器磬”的本字,耳”表示听。本义声音;声响)

 同本义 

 声,音也。--《说文》

 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声依永律和声。--《虞书》

 凡声阳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苍蝇之声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
 有闻无声。--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
 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--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

 寻声暗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管龠之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 又如声叉(声音不正常);声嘶(声音破哑);声如洪钟

 声(聲)shēng

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~波。~音。说话~。金石之~。

 ⒉名誉,名望名~。~誉。~价。~望。~威。

 ⒊宣称,说出,扬言~称。~明。~张。~罪致讨。~东击西。

 ⒋量词大喊三~。

 ⒌

 ⒍
"振"字解释:振 

 搬动,挥动~动。~荡。~幅。~臂。~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

 奋起,兴起~奋。~作。~兴。~~有辞。

 古同赈”,救济。

 古同震”,威震。

 振zhèn

 ⒈挥动,抖动,摇动~笔。~动。~臂一呼。

 ⒉起,奋起,兴起~作。~奋。~兴。

 ⒊整顿~旅治兵(旅军队)。

 ⒋救济~救。~济。~灾。

 ⒌

 振zhēn 1.见"振振"。

 振zhěn 1.单衣。
"林"字解释:林〈名〉

 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
 同本义 

 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
 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
 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
 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
 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
 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
 又如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

 林lín

 ⒈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树~。竹~。森~。防护~。封山育~。

 ⒉指林业农~牧副渔。

 ⒊〈喻〉林立的、众多的,在一起的人或事石~。碑~。儒~。著作之~。

 ⒋
"木"字解释:木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树木形。上为枝叶,下为树根。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木”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。本义树木)

 同本义 

 木,冒也。冒地而生。东方之行,从草,下象其根。--《说文》

 五行,木之为言触也。阳气动跃,触地而出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木者,春生之性。农之本也。--《春秋繁露》

 一树十获者木也。--《管子·权修》

 庄子行于山中,见大木,枝叶盛茂。--《庄子·山木》

 舜之居深山之中,与木石居,与鹿豕游。--《孟子·尽心上》

 草木之花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鸟兽木石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

 木mù

 ⒈树栽植树~。封山育林,禁止伐~。

 ⒉指木料,砍下的成材的树~头。~材。

 ⒊用木料制成的~器家具。~牛流马。

 ⒋质朴,朴实此人~实。

 ⒌感觉不灵敏,失去知觉麻~。嘴唇发~。

 ⒍棺材寿~。行将就~。

 ⒎五行(金~水火土)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