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以儆效尤

儆使人警醒,不犯错误;效仿效,效法;尤过失。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,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。

以儆效尤

读音(发音): yǐ jǐng xiào yóu

详细解释(意思):儆使人警醒,不犯错误;效仿效,效法;尤过失。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,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一年》郑伯效尤,其亦将有咎!”

示例: 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,~。★鲁迅《准风月谈·文床秋梦》

第二个字为"儆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尤"的成语

成语"以儆效尤"逐字解释

"以"字解释:以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象。金文字形,象人。本义用)

 同本义。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

 以,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,用也。--《小尔雅》

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

 封疆社稷是以。--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

 纯以形式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
 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--《论语》

 又如以手代足(爬行。表示甘愿认错受罚);以疏间亲(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);以耳为目(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);以指测河(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。比喻达不到目

 的)

 使,令 

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以彰

 以yǐ

 ⒈拿,把,用,将~礼相待。~理服人。~儆效尤。~退为进。~逸待劳。

 ⒉依,顺,按照~次进入。~此类推。

 ⒊因,因为不~人废言。不~失败而灰心。

 ⒋在,于(指日、时)~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。

 ⒌来,目的在于学文化,~增长知识。遵守交通规则,~免发生车祸。

 ⒍连词~及。~至(一直到)。~致(因而)。所~。

 ⒎文言连词。用法同"而"城高~厚。地广~深。

 ⒏语气词。跟"可"、"得"、"足"、"能"、"堪"等连用可~合作。得~观赏。足~胜任。堪~媲美。

 ⒐放于位置词前〈表〉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等的界限五天~内。长江~南。七尺~下。

 ⒑

 ⒒〈古〉通"已"。已经固~怪之矣。

 ⒓
"儆"字解释:儆 

 (形声。从人,敬声。本义警戒,戒备)

 同本义 

 儆,戒也。--《说文》

 儆,备也。--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注

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

 令司官、巷伯儆宫。--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

 又如儆悟(儆醒。儆戒,醒悟);儆守(戒备防守);儆惧(戒惧;警惕和畏惧);儆懔(戒惧);儆戢(戒惧而有所收敛);儆儆(不安的样子);儆动(戒惧不安);儆畏(警惕和畏惧;戒惧)

 告诫;警告 

 夜儆百工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

 乃儆公仲之行。--《战国策·韩策》

 所以儆人臣也。--《孔子家语·五仪》

 在军,无

 儆jǐng

 ⒈警备,戒备~备。

 ⒉告诫,警告杀一~百。~戒未然也(未然未发生的事)。

 ⒊紧急情状或消息~备。~报。火~。告~。
"效"字解释:效 

 (形声。从攴,交声。攴”有致力的意思。本义献出;尽力)

 同本义 

 司城荡意诸来奔,效节于府人而出。--《左传》

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。--《史记》

 又如效力;效绩(呈献功绩);效玺(呈献国君的印章,表示臣服);效己(贡献一己之力);效芹(自称贡献微薄)

 明白 

 由此效之也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
 乡也,效门室之辨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
 效,明也。--《方言十三》

 通校(榞澄????)”。考查。考核 

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。--《庄子·列御寇》

 又如效试(考核试验);效

 效xiào

 ⒈成果,功用~果。成~。有~。

 ⒉摹仿~法。仿~。

 ⒊尽,致,送,献出~力。~劳。~命。纳地~玺。

 ⒋

 ①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大小高~率的工作。

 ②物理学上指作出来的有用之功跟所加上的功相比。

 ⒌

 ⒍
"尤"字解释:尤 

 (形声,小篆字形,从乙,又声。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,受到阻碍,则显示出它的优异。本义最优异)

 同本义 

 尤,异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,犬子也。

 尤,怪也。--《小尔雅》

 尤,异也。--《广雅》

 夫有尤物。--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。注异也。”

 而视之尤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服注甚也。”

 然有知强弱之所尤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。注殊绝也。”

 夫子,物之尤也。--《庄子》

 又如尤功(功绩最卓著。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)

 惊异 

 公饮之酒,厚酬之,赐及从者。司马

 尤(尢)yóu

 ⒈更,特别,格外~其。~节约。~须注意。

 ⒉优秀的,突出的人,动物之~者也。无耻之~。

 ⒊过错,罪过非臣之~。以儆效~(用以儆戒学坏样的人)。〈引〉指责,归罪动而见~(见尤指责)。怨天~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