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弄鬼掉猴

比喻调皮捣蛋。

弄鬼掉猴

读音(发音): nòng guǐ diào hóu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调皮捣蛋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六回买了来三日两日,又弄鬼掉猴的。”

示例:

弄鬼掉猴成语接龙

第三个字为"掉"的成语

成语"弄鬼掉猴"逐字解释

"弄"字解释:弄  long

 宫中别道 

 

 弄 

 (会意。上为玉”,下为廾”。指双手玩赏玉器。本义用手把玩;玩弄)

 同本义 

 弄,玩也。--《说文》

 载弄之璋,载弄之瓦。--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
 高祖持御史大夫印,弄之。--《汉书·周昌赵尧传》

 得鹊子还下弄;神气自若,傍若无人。--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

 又如弄丸(古技巧名称。手持多丸,逐一抛出,再次第接住,如此循环不已);玩枪弄棒(弄兵。使枪弄棒之类);弄笔(舞

 弄(衖)lòng

 ⒈〈方〉小巷,胡同~堂。里~。

 弄nòng

 ⒈用手玩,戏耍玩~。戏~。不要~ 火。~得小孩笑了。

 ⒉搞,做,办~好。~菜。~假成真。

 ⒊耍,炫耀~权。~手段。~巧成拙。舞文~墨。

 ⒋搅扰这点小事,已~得大家不安。
"鬼"字解释:鬼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个人”字,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(非田”字),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。鬼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鬼”的字大多与迷信、鬼神有关。

 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”,称之为鬼”)

 同本义 

 鬼,人所归为鬼。--《说文》

 众生必死,死必归士,此之谓鬼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
 载鬼一车。--《易·睽》

 为鬼为蜮。--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

 苍颉作书鬼夜哭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

 身既死兮神以灵,子魂魄兮为鬼雄。--《楚辞·屈原·国殇》

 吾作此书时,尚是世中一人;汝

 鬼guǐ

 ⒈迷信者认为"人死后有灵魂"叫"鬼"没有~也没有神。物死不能为~,人死何故独能为~。

 ⒉阴险,奸诈,不光明~主意。~ ~祟祟。心怀~胎(〈喻〉不可告人的事)。

 ⒊机灵,多指小孩或对小孩的爱称~聪明。乖小~。这孩子~得很。

 ⒋对人的蔑视或憎恨烟~。吝啬~。胆小~。吸血~。~子兵。

 ⒌糟糕,恶劣遇上了~事情。这个~天气,太热了。

 ⒍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"掉"字解释:掉 

 (形声。从手,卓声。本义摇,摆动)

 同本义 

 掉,摇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且郦生一士,伏轼掉三寸之舌,下齐七十余城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 末大未折,尾大不掉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

 又如掉尾巴;掉荡(摇荡);掉眩(肢体摇动旋转);掉擘(甩着臂膊走,又谓攘臂奋起);掉舌(鼓舌,指游说、谈论);掉嘴弄舌(摇唇鼓舌;搬弄是非);掉栗(战栗)

 弄,卖弄 

 言必据书史,断章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掉书袋。--《南唐书·彭利用传》

 又如掉罨子(耍花招,卖弄花招)

 玩弄;搬弄 

 掉 diào

 ①落~泪、~进水里。

 ②落在后面~队。

 ③遗失;遗漏别弄~了。

 ④减少;降低~膘、~价。

 ⑤摇动;摆动尾大不~。

 ⑥回;转~头。

 ⑦对换~个。

 ⑧用在一些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的完成改~坏习惯。

 【掉包】暗中用假的换真的或用坏的换好的。

 【掉以轻心】对人对事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。

 掉nuò 1.持,举。
"猴"字解释:猴〈名〉

 猴子。即弥猴 

 比喻机灵的人 

 猴 〈动〉

 像猴子似地蹲坐 

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

 宝玉听话,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。--《红楼梦》

 猴 〈形〉

 

 猴年马月

 

 哼!猴年马月都听

 猴hóu哺乳动物,要保护,禁止猎杀。全身有毛,灰色或褐色,颜面和耳朵无毛,有尾巴,多数有臀疣,口内两颊有储存食物的颊囊。群栖树上,吃果实、野菜、鸟卵和昆虫等

 。种类很多,如猕~。金丝~等珍稀动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