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瞋目扼腕

形容愤怒、勇敢的样子。

瞋目扼腕

读音(发音): chēn mù è w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愤怒、勇敢的样子。

出处(典故): 商鞅《商君书·君臣》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;垂衣裳而谈说者得;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。尊向三者,无功而皆可以得。”

示例: 小人之论也,专意自是。言人之非,~,疾言喷喷,口沸目赤。★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

瞋目扼腕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腕"的成语

成语"瞋目扼腕"逐字解释

"瞋"字解释:瞋 

 (形声。从目,真声。本义睁大眼睛)

 同本义 

 瞋,张目也。--《说文》

 羽瞋目叱之。--《汉书·项籍传》

 画出瞋目而不见丘山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按剑瞋目。--《庄子·盗跖》

 又如瞋眸(瞪大眼珠)

 怒;生气 

 瞋,怒也。--《广韵》

 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瞋。--杜甫《丽人行》

 又如瞋怪(责怪);瞋目大叱(怒目喝斥)

 瞋目

 

 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瞋目叱之。

 瞋 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~目而视。

 【瞋目】因生气而睁大眼睛。

 瞋chēn

 ⒈发怒时睁大眼睛按剑~目。

 ⒉"嗔"的异体字。
"目"字解释:目 

 (象形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。象眼睛形,外边轮廓象眼眶,里面象瞳孔。小篆处理为线条。先秦时期多用目”,两汉以后,用眼逐渐多起来。目”具有书面语色彩。本义眼睛)

 同本义 

 目,人眼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目者,气之清明者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。》

 目者,心之符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

 夫妻反目。--《易·小畜卦》

 睅其目,皤其腹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
 满目萧然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瞋目大怒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
 目似瞑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目不忍睹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又如目

 目mù

 ⒈眼睛~不暇接。有~共睹。

 ⒉看众~睽睽。众~昭彰。

 ⒊孔,网眼网~。纲举~张。

 ⒋名称,标题~录。书~。题~。

 ⒌条文,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~。大纲细~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①射击、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~标。

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~标。

 ⒑
"扼"字解释:扼 

 (形声。从手,厄声。本义抓住;掐住)

 同本义 

 搤,捉也。--《说文》

 力扼虎,射命中。--《汉书·李陵传》

 搤其喉而不得进。--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

 不搤其亢。--《汉书·娄敬传》

 搤熊罴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

 搤,持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三》

 又如扼虎(用双手掐住猛虎);扼吭拊背(本指控制咽喉。引申为扼制要冲之意);扼襟(握持衣服的襟领。引申为控制要害,掌握要领);扼臂(手臂)

 扼守;据守 

 阻碍,堵住 

 因而搤之可也。--《庄子》。又如扼昧(暗

 扼 è

 ①用力掐捏~杀。

 ②把守~守。

 【扼守】把守(险要的地方)~关隘。

 【扼腕】用一只手握住自己另一只手的手腕。表示激动、振奋或惋惜。

 【扼要】写文章或谈话能抓住要点。
"腕"字解释:腕 

 (形声。从肉,宛声。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)

 同本义 

 又如腕表(手表);腕脱(手腕脱位。形容书写忙迫紧张);腕钏(手镯);腕法(写字用腕的方法);腕头(犹言手上);腕阑(手镯类的饰物)

 和臂相仿的任何某些突起物 

 海百合的放射线

 头足类的触手

 似触手的突起物

 某些水母脑内的白色带状物

 构成鳃足类触手冠的任意卷曲的肌肉附肢

 

 妾身有随身的翠珠囊一枚,更有二十五轮香串一腕,与秀才权为信物。--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

 手段;伎俩 

 何

 腕wàn

 ⒈手掌和前臂相连的部分~关节。

 ⒉章鱼、乌贼等,口的周围能蜷曲的伸长物,用于捕食和御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