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伯埙仲篪
伯、仲兄弟排行的次第,伯是老大,仲是老二;埙陶土烧制的乐器;篪竹制的乐器。埙篪合奏,乐音和谐。旧时赞美兄弟和睦。
伯埙仲篪
读音(发音): bó xūn zhòng chí
详细解释(意思):伯、仲兄弟排行的次第,伯是老大,仲是老二;埙陶土烧制的乐器;篪竹制的乐器。埙篪合奏,乐音和谐。旧时赞美兄弟和睦。
出处(典故): 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伯氏吹埙,仲氏吹篪。”
示例: 无
伯埙仲篪成语接龙
第三个字为"仲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篪"的成语
成语"伯埙仲篪"逐字解释
"伯"字解释:伯 通霸”。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,强配五伯、六卿施。(五伯,即五个盟主,五霸齐桓公、晋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。)--《荀子·成相》 又如伯气(霸气) 伯 称霸 一朝而伯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"埙"字解释:埙 (形声。从土,熏声。本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,大小如鹅蛋,六孔,顶端为吹口。又叫陶埙”) 同本义 、骨、象牙制成的 壎,乐器也。以土为之,六孔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塤。 埙箫管。--《周礼·小师》。注大如雁卵。” 调竽笙壎箎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 伯氏吹壎,仲氏吹箎。--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 如壎如箎。--《诗·大雅·板》。注其声平下,与箎相谐。” 礼乐壎坎音也。--《白虎通》 凡六孔,上一、前三、后二。--《新定三礼图·投壶图·埙》 又如埙 埙(壎)xūn〈古〉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,卵圆形中空,顶端有吹孔,中间音孔有多至五个的。
"仲"字解释:仲 (会意兼形声。从人,从中。中亦声。甲骨文、金文作中”。本义排行第二) 同本义 仲,中也。--《说文》 仲,中也,言位在中也。--《释名》 伯其甫、仲、叔、季惟其所当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 五十以伯仲,周道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按,古者幼名冠字,冠字谓之且字,且,荐也。表之以字,所以为伯、仲、叔、季之藉也。殷礼二十为字之时,即兼伯仲叔季呼之,周礼 始字不呼伯仲,至五十乃加而呼之。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、仲姬。 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--杜甫《咏怀古迹》 孰与仲多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 仲zhòng ⒈兄弟排行(伯~叔季)次序~居第二。~弟。 ⒉位居第二的,中间的~春(春季第二月)。~裁(在中间调解、裁判)。
"篪"字解释:篪 (形声。从竹,虒声。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) 同本义 泛指吹管乐器 快马健儿,不知老妪吹篪。--《洛阳伽蓝记》 篪(竾、箎)chí ⒈一种竹子~竹。 ⒉〈古〉一种竹管乐器吹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