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不足与谋

与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

不足与谋

读音(发音): bù zú yǔ móu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与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

示例: 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。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。”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回

成语"不足与谋"逐字解释
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足"字解释:足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方口象膝,下面的止”即脚,合起来指整个脚。本义脚)

 (同本义。秦汉以前,足”和’趾”都表示脚”;脚”表示小腿。魏晋以后,三者都表示脚,但在书面语中,多用足”) 

 足,人之足也,在下,从止口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膝下至跖之总名也。从止,即趾字,从口,象膝形。

 震为足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足恭而口圣。--《大戴礼记》

 手足胼胝,面目黧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
 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--《韩非子》

 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折臂断足。--清

 足zú

 ⒈脚~迹。手舞~蹈。

 ⒉满,够量,充分满~。~够。充~。富~。

 ⒊补上补~。以昼~夜。

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~可完成。

 ⒌尽情地,尽量地他们~玩了半天。

 ⒍值得不~为奇。微不~道。

 ⒎够得上这本书~有八万字。

 ⒏

 足jù 1.(今读zú)补足;凑满。 2.拥,增益。参见"足本"。 3.过分。参见"足恭"。
"与"字解释:与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一、勺”合起来,表示赐予别人东西。與”,从与,从舁(鉹??),共同抬起,与,给予∠起来表偕同、朋友。本义赐予,施予,给予)

 同本义 

 与,赐也,通作与”。--《正字通》

 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,玉斗一双,欲与亚父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又

 则与斗卮酒。

 取与者,义之表也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与衣裳,吏护还之乡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有张氏藏书甚富。往借,不与,归而形诸梦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 又如赠与(赠给);交与(交给);与人方便;与受同科(行贿和受贿的人

 与(與)yǔ

 ⒈跟,同,和~众不同。~虎谋皮。我~你们一道走。

 ⒉给,授予交~。送~。赠~。

 ⒊交往,友好彼此相~。不欺其~(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)。

 ⒋赞许,帮助朝过夕改,君子~之。君不~胜者,而~不胜者。

 ⒌

 与(與)yú同"欤"。

 与(與)yù参加,参预~会。参~。~闻(亲自听到。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)。
"谋"字解释:谋 

 (形声。从言,某声。本义考虑;谋划)

 同本义(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) 

 虑难曰谋。--《说文》

 聪作谋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咨难为谋。--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

 谁适与谋。--《诗·小雅·苍伯》

 在事为诗,未发为谋。--《春秋·说题辞》

 心思为谋。--《论衡·超奇》

 谋及子孙,可谓死君乎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未能远谋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肉食者谋之。

 聚室而谋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谋诸漆工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
 又如谋谟殚神(筹谋划策,竭尽全力);不谋而合;合谋(

 谋móu

 ⒈计划,计策,主意~划。~略。计~。足智多~。

 ⒉商议,商量不~而合。

 ⒊设法寻求为人民~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