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吞声饮恨

指抱恨无言。

吞声饮恨

读音(发音): tūn shēng yǐn hè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抱恨无言。

出处(典故): 语出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自古皆有死,莫不饮恨而吞声。”

示例:

成语"吞声饮恨"逐字解释

"吞"字解释:吞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口,天声。本义咽下)

 同本义 

 吞,咽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吞舟大鱼也。--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注

 吞长江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与风水相吞吐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
 又如吞炭(吞咽火炭毁嗓子);吞舌(闭口结舌不言);吞舟(吞航。吞舟之鱼,能吞舟的大鱼);吞刀刮肠(喻痛下决心,改过自新);吞牛(比喻少年气概豪迈);吞咀(吞食);吞下一条

 鳝鱼

 吞并,消灭掉 

 吞,灭也。--《广雅》

 兼有吞周之意。--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

 而交吞揆之

 吞tūn

 ⒈不嚼或不细嚼,整个咽下去~咽。~下去。囫囵~枣。

 ⒉兼并,侵占~灭。并~。侵~。

 ⒊忍受,不发作忍气~声。

 ⒋

 吞tiān 1.姓。
"声"字解释:声 

 (形声。从耳,殸声。殸”是古乐器磬”的本字,耳”表示听。本义声音;声响)

 同本义 

 声,音也。--《说文》

 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声依永律和声。--《虞书》

 凡声阳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苍蝇之声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
 有闻无声。--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
 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--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

 寻声暗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管龠之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 又如声叉(声音不正常);声嘶(声音破哑);声如洪钟

 声(聲)shēng

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~波。~音。说话~。金石之~。

 ⒉名誉,名望名~。~誉。~价。~望。~威。

 ⒊宣称,说出,扬言~称。~明。~张。~罪致讨。~东击西。

 ⒋量词大喊三~。

 ⒌

 ⒍
"饮"字解释:饮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右边是人形,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,左下边是酒坛(酉)。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。小篆演变为飲”,隶书作饮”。本义喝)

 同本义。有时特指喝酒 

 飮,飮也。--《说文》。今隶作饮。

 君子以饮食宴乐。--《易·需》。虞注水流入口为饮。”

 饮酒浆饮,俟于东房。--《仪礼·公食礼》

 冬日则饮汤,夏日则饮水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 子反受而饮之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--《史记》

 又如豪饮(放量饮酒);饮水茹藻(喝泠水吃淡味食品。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);饮茶;一饮而尽;

 饮yǐn

 ⒈喝~茶。~酒。~水思源。水浊不可~。

 ⒉可以喝的东西~料。冷~。

 ⒊含,忍~泣。~恨。

 饮yìn给牲口喝水~马渭水。
"恨"字解释:恨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心,艮声。本义怀恨在心,怨恨)

 同本义 

 恨,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今财亡民罢,莫不怨恨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役夫敢申恨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恨贯肌骨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亡国之恨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
 又如恨命(恨恨地;拼命);恨恨(气 忿的样子);恨穷发极(愤恨到极点而发怒);恨五骂六(投骰子时的叫骂声);恨如头醋(比喻非常可恶,令人恨得切齿)

 遗憾;后悔 

 臣死不恨矣!--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,生者不衔怨而受罪。--《汉书·王嘉传》

 公子恨之复返。--

 恨hèn

 ⒈遗憾,不满意~事。遗~。悔~。懊~。

 ⒉怨,仇视怨~。仇~。民族~。~之入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