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高牙大纛

三代军队里的大旗。指军中的旗帜。比喻声势显赫。

高牙大纛

读音(发音): gāo yá dà d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三代军队里的大旗。指军中的旗帜。比喻声势显赫。

出处(典故): 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然则高牙大纛,不足为公荣。”

示例:

高牙大纛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纛"的成语

成语"高牙大纛"逐字解释

"高"字解释:高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楼台重叠之形『字部首之一。从高”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。本义离地面远;从下向上距离大)

 同本义 

 高,崇也,像台观高之形。--《说文》

 巽为高。--《易·说卦》传

 穷高极远,而测深厚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无楚、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高树多悲风,海水扬其波。--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

 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 最高日观峰,在长城南十五里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又如高平(

 高gāo

 ⒈跟"低"相对

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,离地面远的~山。~原。~楼。~空。

 ②等级在上的~等。~级。

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~温。~速。~质量。

 ④声音大,响亮~声喊。~歌一曲。

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~尚。~手。~明。崇~。

 ⒊敬词有何~见?请问~寿?

 ⒋大,兴奋热烈情绪~。志气~。兴~采烈。

 ⒌

 ①指程度、优劣、深浅、轻重等未知~低。

 ②到底,终究~低合适了。

 ③无论如何不管~低,一定要做好。

 ⒍
"牙"字解释:牙 

 (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上下牙齿交错形。牙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槽牙)

 大牙,臼齿。古时,当唇者称齿,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

 牙,牡齿也。象上下相错之形。--《说文》

 皮草齿牙。--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。疏颔上大齿谓之牙。”

 谁谓鼠无牙?何以穿我墉?--《诗·召南·行露》

 又如牙祭(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、十六吃肉食);牙疼咒(牙疼誓。无关紧要的咒)

 形状像齿的东西 

 檐牙高啄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又如狼牙山

 特指象牙 

 牙旗缤纷。--班固《东京赋》。注古者天子出建

 牙yá

 ⒈指牙齿门~。

 ⒉形状像牙齿的二十个~的齿轮。

 ⒊用象牙制成的~雕。

 ⒋旧时称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或商行~侩。~商。~行。

 ⒌〈古〉通"芽"。发芽。

 牙yà 1.车辋,车轮的外周部分。
"大"字解释:大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大小的大”)

 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小”相对 

 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--《说文》

 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
 大有。--《易》。释文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
 大报天而主日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

 其朝践用两大尊。--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
"纛"字解释:纛 

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

 柳营出号风生纛。--许浑《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》

 纛dào 1.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。 2.帝王车上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的饰物。 3.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。

 纛dú 1.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。 2.帝王车上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的饰物。 3.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