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躬逢其盛

亲身经历那种盛况。

躬逢其盛

读音(发音): gōng féng qí shè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亲身经历那种盛况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童子何知,躬逢胜饯。”

示例: 妹子素日虽有好茶之癖,可惜前者未得~,至今犹觉耿耿。★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

成语"躬逢其盛"逐字解释

"躬"字解释:躬 

 (形声。从身,弓声。从身”的字多与身体有关。本义整个身体)

 同本义 

 躬,身也。--《说文》

 信圭矦守之,躬圭伯守之。--《考工记·玉人》。按,琢为人形,信直躳曲。

 吾党有直躬者。--《论语》。孔注直身而行。”

 躬腠胝无胈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。索隐体也。”

 我鞠躬不敢息。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百姓愁苦,靡所错躬(指安身)。--《汉书·元帝纪》

 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--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

 又如躬体(身体);躬先士卒(身先士卒);躬擐(身穿。擐穿)

 生命 

 见南郢之流风兮,殒余躬于沅、

 躬(躳)gōng

 ⒈身体。〈引〉自身,亲自~劝耕农。事必~亲(每件事必须亲自做)。

 ⒉弯曲身体鞠~。
"逢"字解释:逢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辵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夆声。本义遭逢,遇见)

 同本义 

 逢,遇也。--《说文》

 魑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--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
 而亲以逢殆。--《楚辞·天问》

 又

 逢彼白雉。

 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--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
 落花时节又逢君。--唐·杜牧《江南春绝句》

 相逢何必曾相识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逢辰(遇到好的时刻);逢会(遇到时机;相会,会合);逢场(遇到或到达某场合);逢晤(当面相遇)

 迎,迎接 

 道而得神,是谓逢福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。注逢,迎

 逢 féng

 ⒈遭遇~彼之怒。〈引〉遇到相~。~山开路。

 ⒉迎接主人能爱客,终日有~迎。

 【逢迎】又指讨好,巴结人,迎合别人的意思~迎上司。

 逢péng 1.见"逢逢"。

 逢páng 1.姓。古有逢蒙。见《孟子.离娄下》。
"其"字解释:其〈名〉

 通期”。期限 

 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其 〈代〉

 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丌”,变成其”。本义簸箕。今字作箕”。其”假借为代词他、他们、那等)

 彼、他 

 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
 又如独善其身

 她 

 它 

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
 他们;她们;它们 

 他的 

 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

 其qí

 ⒈第三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,他的,他们,他们的~貌不扬。劝~自力。促~成功。人尽~才。各得~所。

 ⒉指示代词。那(这),那(这)些,那(这)样不乏~人。确有~事。

 ⒊连词。如果,假使若~为难,你就不去。

 ⒋文言助词。〈表〉揣测、反问、期望、命令等~奈我何?尔~勉之。

 ⒌虚指,无实在意义北风~凉。夸夸~谈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其jī 1.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 2.用于地名。 3.用于人名『代有审食其﹑郦食其。

 其jì 1.助词。常用在"彼"之后。
"盛"字解释:盛  cheng

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

 盛,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。--《谷梁传·桓公十四年》。注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”

 又如粢盛

 器皿,如杯、碗之类 

 旨酒一盛兮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。注一器也。”

 食粥于盛。--《礼记·丧大记》

 春秋时国名 

 盛 

 把东西放进去 

 用勺舀或运送 

 容纳 

 

 盛 chéng

 ①把饭、菜等放入碗、盘、桶等器具内。

 ②容纳电影院可~两千人。又见shèng。

 盛chéng

 ⒈容纳,将东西放入这车可~八人。~饭~菜。~入电冰箱。

 盛shèng

 ⒈兴旺,繁茂兴~。旺~。昌~。茂~。~极一时。

 ⒉强烈,炽烈~怒。年少气~。

 ⒊丰富,规模大~产。~大。~行。~传。~况。~会。

 ⒋深,厚~夏。~情。

 ⒌华丽~装。

 ⒍声望大~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