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擐甲挥戈

擐穿上。甲铠甲。戈武器。身穿铠甲,手持武器。形容全副武装,英勇顽强。亦作擐甲操戈”、擐甲持戈”。

擐甲挥戈

读音(发音): huàn jiǎ huī gē

详细解释(意思):擐穿上。甲铠甲。戈武器。身穿铠甲,手持武器。形容全副武装,英勇顽强。亦作擐甲操戈”、擐甲持戈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擐甲挥戈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擐"的成语

成语"擐甲挥戈"逐字解释

"擐"字解释:擐 

 (形声。从手,睘声。本义穿) 同本义 

 擐,贯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服兵擐甲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

 射擐甲胄。--《淮南子·要略》

 擐甲执兵,固即死也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 擐huàn穿~甲扬锋(锋兵器)。

 擐juǎn 1.系,拴。

 擐xuān 1.捋起。
"甲"字解释:甲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。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)

 同本义 

 甲,东方之孟阳气萌动。从木,戴孚甲之象。--《说文》

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。--《六书故》

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(档??))。--《易·解》

 又如莩甲;甲坼(甲宅。外壳裂开。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)

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,用皮革或金属制成。也叫铠” 

 献甲者执胄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殪以为大甲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齐国寡甲兵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函人为甲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》

 擐甲执兵,固即死也。╠

 甲jiǎ

 ⒈天干的第一位。也用作次序第一~、乙、丙。〈引〉居首位,占第一~等。富~一方。桂林山水~天下。

 ⒉动物护身的硬壳,也指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~虫。龟~。指~。趾~。

 ⒊〈古〉军人打仗穿的护身服,用金属或皮革制成铠~。盔~。〈引〉披甲的士兵伏~将攻之。

 ⒋用金属制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装备装~车。

 ⒌旧时户口编制的一种,若干户为一~,若干~为一保,~设~长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"挥"字解释:挥 

 (形声。从手,军声。本义抛洒、甩出)

 同本义 

 挥,备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挥之,谓振去之也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·幌氏》

 饮玉爵者弗挥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挥涕恋行在,道八犹恍惚。--杜甫《北征》

 既而挥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挥汗成雨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又如挥涕(洒泪,哭泣);挥尘(拂尘);挥墨(挥洒墨水)

 舞动;摇动 

 挥手自兹去。--唐·李白《送友人》

 大呼挥椎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急挥帜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挥刀奋斫。

 又如挥楚(挥

 挥huī

 ⒈摇动,舞动~手。~剑。~毫(写字或绘画)。

 ⒉散出,甩出~金如土。~汗如雨。
"戈"字解释:戈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种长柄兵器形。本义一种兵器)

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

 戈,平头戟也。从弋、一,横之象形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戈者,柲也,长六尺六寸,其刃横出,可勾可击,与矛专刺、殳专击者不同,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。

 执戈上刃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称尔戈。--《书·牧誓》

 戈广二寸。--《考工记·冶氏》

 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。--《楚辞·屈原·国殇》

 青铜制,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,秦以后逐渐消失。其突出部分名援,援上下皆刃,用以横击和钩杀,勾割或啄刺敌人,因此,古代叫做勾

 戈gē〈古〉兵器♂刃长柄,可以横击。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