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道德文章

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。

道德文章

读音(发音): dào dé wén zhā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。

出处(典故): 宋·辛弃疾《渔家傲·为余伯熙察院寿》道德文章传几世,到君合上三台位。”

示例:

成语"道德文章"逐字解释

"道"字解释:道 

 (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供行走的道路)

 同本义 

 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

 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

 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
 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
 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
 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
 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又如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
"德"字解释:德 

 (形声。从彳,惪声。从彳”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本义登高,攀登)

 同本义 

 德,升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君子德车。--《易·剥》虞本。按,与剥庐对文。登也,升。君子以顺德,亦本字。

 感激 

 然则德我乎。--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

 通得”。取得,获得 

 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--《老子·四十九章》

 是故用财不费,民德不劳。--《墨子·节用上》

 德〈名〉

 道德,品行 

 德,德行。--《篇海类编》

 德行,内外之称,在心为德,
"文"字解释:文 

 (象形。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。文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花纹;纹理)

 同本义 

 文,错画也。象交文。今字作纹。--《说文》

 五章以奉五色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。注青与赤谓之文,赤与白谓之章,白与黑谓之黼,黑与青谓之黼。”

 美于黼黼文章。--《荀子·非相》

 茵席雕文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 织文鸟章,白旆央央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 斑文小鱼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又如文驾(彩车);文斑(杂色的斑纹);文旆(有文彩的旗帜);文绣(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;刺花图案);文织(有

 文wén

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,线条交错的图形、花纹水~。天~。蝮蛇多~。

 ⒉刺画花纹~身。

 ⒊字,记录语言的符号~字。甲骨~。

 ⒋掩饰~饰。~过饰非。

 ⒌温和,柔和,不猛烈~雅。~ 火。~绉绉。

 ⒍外表,容态~质彬彬。

 ⒎华美~采。

 ⒏非军事的,关于知识分子的~职。~事。~人。能~能武。

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~。繁~缛节。

 ⒑量词。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。〈引〉金钱一~不值(毫无价值)。

 ⒒

 ⒓

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~章灿烂华丽。

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,也省称"文"一篇好~章。作~。论~。散~。小品~。

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~章。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
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。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。

 ②考古学用语。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、遗物的综合体。如仰韶~化。

 ③指语文、艺术、教育、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~化程度。

 ⒘

 ⒙

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。跟"野蛮"相对物质~明。精神~明。中国是人类古代~明发源地之一。

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~明戏。~明棍。
"章"字解释:章 

 (会意。从音十。音指音乐,十”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,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。本义音乐的一曲)

 同本义。今称乐章” 

 章,乐竟为一章。--《说文》

 读乐章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谓乐书之篇章。”

 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--苏轼《前赤壁赋》

 王乃为歌诗四章,令乐人歌之。--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

 又如章夏(古代乐章名。九夏”之一)

 棵;根 

 山居千章之材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
 章 

 在绘画或刺绣上,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” 

 青与赤谓之文,赤与白谓之章。--

 章zhāng

 ⒈音乐的一曲,诗歌文词等的段落乐~。篇~。请看第三~。〈引〉作文或作品的一篇做文~。下笔成~。

 ⒉封建时代呈给皇帝的奏本奏~。

 ⒊规程,条款,条理,法规~程。规~。简~。党~。约法三~。杂乱无~。训~明法。

 ⒋印鉴印~。盖~。

 ⒌标志证~。袖~。

 ⒍花纹黑质而白~(质底子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