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及笄年华

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。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;未订婚者二十而笄。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。

及笄年华

读音(发音): jí jī nián huá

详细解释(意思):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。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;未订婚者二十而笄。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礼记·内则》女子十有五年笄。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笄"的成语

成语"及笄年华"逐字解释

"及"字解释:及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人,从手。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。本义追赶上,抓住)

 同本义 

 及,逮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使人追宋义子,及之齐,杀之。--《史记`项羽本纪》

 无庸,将自及。--《左传隐公元年》

 又如赶不及(来不及);企及(希望赶上);來得及(能够赶上);及面(见面);及时应令(与季节令令相适应)

 至,达到 

 及,至也。--《广雅》

 及期。--《仪礼聘礼》

 不及黄泉,无相見也。--《左传隐公元年》

 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及诸河,则在舟中矣。--《

 及jí

 ⒈到,至,达到自古~今。由此~彼。〈引〉牵扯波~。涉~。邪行不~于己。

 ⒉赶上,追上还来得~。赶不~了。

 ⒊乘,趁着~时。~早出发。

 ⒋如,比得上我不~她。

 ⒌连词⊥、与、跟报、刊、杂志~其它出版物。我、你~几个同班同学一道去公园。
"笄"字解释:笄 

 (形声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) 同本义 

 笄,簪也。--《说文》

 皮弁笄。爵弁笄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
 中国冠笄。--《淮南子·齐俗》

 玉笄綦会此冤弁之笄也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
 节纵笄总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栉设笄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
 折委笄,此男子安发之笄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君子偕老,副笄六珈。犊

 设笄珥,衣阿锡。--《列子·周穆王》

 又如笄珈(原指妇人首饰。亦代指妇女);笄珥(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件);笄导(即簪导。一种首饰。用以束发)

 笄 

 指女

 笄jī〈古〉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金~。玉~。
"年"字解释:年 

 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禾”,下面是人”,禾谷成熟,人在负禾。小篆字形,从禾,千声。本义年成,五谷成熟)

 同本义 

 秊,谷熟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。--《谷梁传·桓公三年》

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。--《谷梁传·宣公十六年》

 丰年多黍多秊。--《诗·周颂·丰年》

 有年。--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。疏年训为稔。”

 尔厥有干,有年于芘洛。--《书·多士》

 又指一年的收成

 凶年免于死亡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又

 凶年不免于死亡。

 又如年登(谷物丰收);年荒(谷物歉收);年丰(年成丰收);年饥(年成荒

 年(秊)nián

 ⒈时间单位。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。因为有余数,所以公历规定,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,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。

 ⒉岁数~龄。~纪。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~。壮~。老~。

 ⒊时期乾隆~间。清朝末~。

 ⒋年节,有关年节的过~。新~。~画。~糕。

 ⒌庄稼收成情况~景。~成。丰~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~头儿。

 ②时代旧社会那~头儿,穷人够苦呀。

 ③年景这个~头儿好,大丰收。
"华"字解释:华 

 华丽;光彩美丽 

 金银华美之服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 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华衣乘马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又如华扁(华丽的匾额);华彩(华美;光彩);华服(华丽的服装);华舆(华美的车辆或轿子);华筵(华美的筵席);华观(华丽的观阙,即宫门前的望楼);华毂(华丽的车)

 豪华 

 况我大魏天王,个为华侈。--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

 称美之词。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

 华(萢)huā〈古〉同"花"桃~。

 华(萢)huá

 ⒈中华民族或中国的简称~夏。~裔。~侨。~南。驻~使馆。

 ⒉美丽~丽。〈引〉精美精~。物~天宝。

 ⒊文才才~清英。

 ⒋光彩~服。光~。〈引〉显贵,显耀荣~富贵。

 ⒌奢侈浮~。

 ⒍兴旺繁~。

 ⒎光阴韶~(青年时代)。

 ⒏敬词~诞(生日)。~函(书信)。

 ⒐ 

 华(萢)huà

 ⒈姓~佗(汉代名医)。

 ⒉华山,又称"太华山",五岳中的西岳,在陕西省~山天下险。智取~山。

 华kuā 1.见"华离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