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避凉附炎

指疏远避开无权势者,亲热攀附有权势者。

避凉附炎

读音(发音): bì liáng fù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疏远避开无权势者,亲热攀附有权势者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避凉附炎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凉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炎"的成语

成语"避凉附炎"逐字解释

"避"字解释:避 

 (形声。从辵),辟声。本义躲开,回避)

 同本义 

 避,回也。--《说文》

 避,去也。--《苍颉篇》

 无乃实有所避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有书生避雨檐下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又如避风雨;避秦(秦时苛政扰民,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);避言(言语谨慎,避免说错话);避宅(到处躲藏,不住在家里)

 离去 

 左右攘辟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疏远也。”

 桓公避席再拜。--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。注下席也。”

 又如避地(离去,迁居他处以避祸。或指隐遁);避趋(离开

 避 bì

 ①躲开;回避~开、~风。

 ②防止~暑。

 【避讳】

 ①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,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,叫做避讳。如汉文帝叫刘恒,就改'恒山'为'常山'。

 ②不愿说出、听到或看到某些不吉利、令人不快的言行渔民~说'翻'。

 ③回避。

 【避雷器】限制电气设备或线路上的过电压的主要保护装置。通常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。主要类型有阀型避雷器、管型避雷器等。

 【避实击虚】见【避实就虚】。

 【避实就虚】军事上指避开对方的实力,攻击其薄弱环节。又作避实击虚。

 【避孕】用药物或用具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,使不受孕。

 【避重就轻】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实质性的问题,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。
"凉"字解释:凉 

 (形声。从水,京声。本义寒)

 同本义 

 北风其凉。--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

 北风谓之凉风。--《尔雅·释天》

 凉风至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凉雨时降。--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

 凉州,西方所在寒凉也。--《释名·释州国》

 水浆,醴凉。--《周礼·浆人》

 微寒,稍冷 

 日初出,沧沧凉凉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。注引《字林》凉,微寒。”

 曰燠,曰寒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疏燠是热之始,暑是热之极;凉是冷之始,寒是冷之极。”

 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?--唐·杜甫《天末怀李白》

 又如冬暖夏凉;凉生生(微凉貌

 凉(涼)liáng

 ⒈稍冷,微寒,温度低~粉。~面。秋~。菜~了。〈喻〉灰心或失望听这一说,~了半截。

 ⒉

 ⒊

 ①凉爽。

 ②乘凉到河边~快~快去。

 凉liàng放一会儿,使温度降低汤太烫,~一~再喝。
"附"字解释:附 

 (形声。从阜,付声。从阜”,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。本义小土丘。《说文》附娄,小土山也。”)

 沾着,附着 

 如涂涂附。--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

 是故涂不附。--《考工记·轮人》

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?”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又如附缠(附着,纠缠住);附离(附着)

 依傍;依附 

 附于诸侯,曰附庸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
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,以公子之高义,为能急人之困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齐人勿附于秦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又如附势;附籍天潢(依附皇室);附郭(近城的

 附(坿) fù

 ⒈外加,随带~加。~件。~带。

 ⒉靠近~近。~耳之言。 

 ⒊依从,从属依~。归~。~庸。~属。

 ⒋

 【附和】在言行上盲目跟从别人随声~和。

 ⒌

 【附议】同意别人的提议或动议。

 ⒍

 【附会】(也写作"傅会")将没有相关连的事拉在一起,将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牵强~会。穿凿~会。

 附pǒu 1.见"附娄"。
"炎"字解释:炎 

 (会意。从二火。本义火苗升腾)

 同本义 

 炎,火光上也。--《说文》

 火曰炎上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秉畀炎火。--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

 南有炎火千里。--《楚辞·大招》

 顷之,烟炎张天(炎,通焰”,火焰)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炎上(火焰向上;火向上燃烧)

 焚烧 

 大炎昆冈,玉石俱焚。--《书·胤征》

 今时复旱,如炎如焚。--《后汉书》

 炎 

 炎热,酷热 

 赫赫炎炎。--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。传热气也。”

 南方曰炎天,又东北曰炎风。--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

 观炎气之相仍兮

 炎yán

 ⒈热~风酷暑。~热的夏天。

 ⒉焚烧,燃烧~燎。

 ⒊〈古〉传说中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我们同是~黄子孙。

 ⒋

 。皮肤~。

 炎tán 1.指言论美盛。参见"炎炎"。 2.古国名。

 炎yàn 1.火光;火焰。 2.明亮;光亮。 3.光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