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齐家治国

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

齐家治国

读音(发音): qí jiā zhì guó

详细解释(意思):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礼记·大学》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,无之。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。”

示例:

成语"齐家治国"逐字解释

"齐"字解释:齐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。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,表示地面。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)

 同本义 

 齬,禾麦吐穗上平也。--《说文》

 立如齐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整齐 

 其君齐明衷正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为齐敬也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
 气候不齐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。--王羲之《题笔阵图》

 进退得齐焉。--《白虎通·礼乐》

 又如齐均(整齐均匀);齐贝(整齐的贝壳。即编贝”);齐肃(整齐严肃)

 平等 

 齐明而不竭。--《荀子·脩

 齐(齬)qí

 ⒈一致,不乱,一同,等同~心。整~。一~。百花~放。水深~腰。

 ⒉全,完全~全。人到~了。

 ⒊治理~家。~民。

 ⒋周代诸侯国名,战国时七雄之一,在今山东东北及河北东南一带。

 ⒌朝代名

 ①南朝之一,又称"南齐",公元479-502年。第一代君主是萧道成。

 ②北朝之一,又称"北齐",公元550-577年。第一代君主是高洋。

 齐jī 1.通"跻"。升;登。 2.通"齑"。指用酱拌和切碎的菜和肉。泛指酱菜或腌菜。

 齐zhāi 1.庄重;严肃恭敬。 2.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,以示庄敬。 3.古人祭祀或典礼所居的宫室,所用的器物。参见"齐宫"﹑"齐服"﹑"齐牛"。

 齐jì 1.后作"剂"。将多种药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。 2.泛指药料。 3.后作"剂"。调剂;调和。 4.后作"剂"。酌量。 5.后作"剂"。分量。 6.后作"剂"。量词

 。多用以计量药物。 7.后作"剂"。指调味品。 8.后作"剂"。差别。 9.带糟的浊酒。 10.引申指酿造。 11.合金。 12.界限。 13.指极限。 14.限制;局限。

 15.通"济"。成功;成熟。 16.通"济"。助长;辅助。 17.通"济"。止息;平定。 18.通"济"∶;顺利。 19.通"齮"。疾。敏捷;快速。参见"齐给"﹑"齐疾"。 20.通"齮

 "。疾。明智。参见"齐圣"。 21.通"齮"。疾。辨明。《易.系辞上》"齐小大者存乎卦。"韩康伯注"齐,犹言辩也。"一说,齐,列,序列。见清愈樾《诸子平议.周易二

 》﹑高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五。

 齐zī 1.古指长衣下部的缉边。 2.泛指长衣的下摆。 3.谓将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起来。 4.引申指丧服。参见"齐衰"﹑"齐斩"。 5.通"资"。财物。 6.通"资"。见"齐

 斧"。 7.通"茨"。蒺藜。一种有刺的野生草本植物。 8.通"粢"。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。

 齐jiǎn 1.通"剪"。修剪;截断。 2.通"醮"。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。
"家"字解释:家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宀”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屋内,住所)

 同本义 

 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--《说文》

 家人内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
 上地家七人。--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

 夙夜浚明有家。--《书·皋谟》

 开国承家。--《易·师》

 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--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

 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 

 家jiā

 ⒈家庭,人家,也指有关家庭的我~。~务事。发~致富。~喻户晓。四海为~。闲谈~常。

 ⒉像家庭一样的关系亲如一~。

 ⒊谦词。对别人称自己家属中比自己年龄大或辈分高的~兄。~母。

 ⒋从事某种工作或掌握某项专门技术的人农~。渔~。作~。科学~。电脑专~。

 ⒌学术流派儒~。法~。百~争鸣。

 ⒍人工饲养的~兔。~畜。

 ⒎词尾。常用于年龄、性别、身分等之后,〈表〉一类的人老人~。女孩~。自~。

 ⒏量词三~人户。两~工厂。

 ⒐

 ①指一般的用具、工具、乐器、或武器等这~伙真好用。

 ②轻视,玩笑他算什么~伙。

 ③亲热的称呼小~伙挺聪明。

 ④指牲畜或坏人这~伙不是好东西。

 ⒑

 家jie词尾小童~。整夜~哭。震天~响。"家"另见jiā。

 家jia 1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。 2.方言。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。

 家gū 1.古时对女子的尊称。 2.婆婆。参见"家翁"。 3.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。参见"家家"。
"治"字解释:治 

 (形声。从水,台声。①本义水名。②引申义治水;整治;修治)

 同引申义 

 昔禹治洪水。--郦道元《水经注》

 民治渠。--褚少孙《西门豹治邺》

 遂治别院,使夫妇成礼。--《聊斋志异·小翠》

 其后治装行,东入海求其师云。--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

 又如治酒(置办酒食);治步(修整仪容,举止合乎法度);治任(整理行装);治行(治严。整理行装);治缮(修缮);治茸(修缮)

 治理;管理;统治 

 治国无法则乱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或劳心,或劳力。劳心者

 治zhì

 ⒈管理~理。~家。抓纲~国。

 ⒉处理,惩处、医疗、研究等~丧。处~。~罪。惩~。医~。~病。~学。~世之道。

 ⒊整理,修整~装。~山。~水。~淮。整~。

 ⒋太平,安定,跟"乱"相对国~。天下大~。

 ⒌消灭病虫害~虫。~蝗。

 ⒍〈古〉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~。州~。府~。

 ⒎

 ⒏

 ⒐

 治yí 1.古水名。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。上游即今山西﹑河北境内的桑干河。下游东流入渤海。参阅《汉书.地理志下》。
"国"字解释:国 

 (会意。从囗”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国”)。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邦国)

 周代,天子统治的是天下”,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” 

 国,邦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佐王治邦国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大曰邦,小曰国。”

 方千里曰国畿,诅祝以叙国之信用,以资邦国之剂信。--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国谓王之国;邦国,谓诸侯国也。”

 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
 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秦人开关延敌,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。--汉·贾谊《

 国(國、囯)guó

 ⒈国家爱~。~营。建设祖~。

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,是暴力的机器。主要由军队、警察、法庭、监狱等组成。

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。

 ⒉属于本国的~旗。~徽。~产品。

 ⒊地区北~风光。

 ⒋京城,首都~门。~都。

 ⒌〈古〉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~。齐~。秦~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