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吹毛数睫

比喻目光短浅,只注意微末细节。

吹毛数睫

读音(发音): chuī máo shù jié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目光短浅,只注意微末细节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明史·黄道周传》;自古迄今,决无数米量薪,可成远大之猷;吹毛数睫,可奏三五之治者。”

示例:

吹毛数睫成语接龙

成语"吹毛数睫"逐字解释

"吹"字解释:吹 

 (会意。从口,从欠。欠”是出气的意思。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)

 同本义 

 吹,嘘也。--《说文》

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又如吹火筒;吹火(吹气使火旺盛。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);吹网(吹气于网中,欲使之鼓满);吹吁(吹气和哈气)

 刮风 

 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--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;暴风吹得船搁浅了;吹云(吹起云气;鼓的别称)

 引申为吹奏乐器 

 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 又如吹手(吹鼓手);吹打(吹打乐器。指演奏乐曲);

 吹 chuī

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~口哨、~灯。

 ②吹气演奏~箫。

 ③(风、气流等)流动;冲击风、雨打。

 ④夸口;说大话你别、了,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
 ⑤(事情)不成功他俩的事、了。

 【吹笛的男孩】〈美〉油画作品。法国画家马奈创作于1866年。描绘一个正在吹笛的近卫军鼓笛队的少年。

 【吹风】

 ①被风吹,身体受风寒别坐在门口、,小心着凉。

 ②洗发后,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。

 ③有意识地从旁透露意见使人知道你说的那事,他今天来也给我~了。

 【吹鼓手】

 ①办婚丧喜事时吹奏鼓乐的人。

 ②无原则地对他人进行吹捧和宣扬的人(含贬义)。

 【吹毛求疵】吹开皮上的毛细找毛病。比喻有意挑剔,寻找差错。疵小毛病。

 【吹嘘】夸大地宣扬。

 吹chuī

 ⒈撮起嘴唇用力出气~箫。~毛求疵。

 ⒉(使)空气流动风~雨打。~风机。

 ⒊宣扬,夸张,说大话大~大雷。~嘘。~捧。~牛。瞎~。

 ⒋事情不成功或感情破裂这事~了。她俩~了。

 吹chuì 1.管乐器的吹奏。 2.指管乐器。 3.管乐之声。 4.指风。
"毛"字解释:毛 

 (象形。金文字形。毛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毛”的字多与皮毛有关。本义眉毛、头发、兽毛)

 同本义 

 毛,眉发之属及兽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不获二毛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二毛,鬓发斑白。”

 王燕则诸侯毛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
 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--《素问·欬论》

 其动物宜毛物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毛马而颁之。--《周礼·校人》

 以启其毛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
 皮之不存,毛将焉傅?--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
 胚不生毛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与旃毛并咽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

 毛máo

 ⒈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羽~。牛~。鸭~。枇杷叶背面有绒~。

 ⒉特指头发鬓~。

 ⒊像毛的东西

 ①指庄稼草木等不~(未开垦,不长庄稼等)之地。

 ②东西上长的霉菌久没见太阳,皮鞋上都长~了。

 ⒋皮的,毛织品~货。~线衣。

 ⒌粗糙,没有加工的~糙。~坯。

 ⒍粗略,估计的~重。~利。

 ⒎慌忙,急躁~ ~腾腾。~里~躁。

 ⒏惊慌,恐惧她吓~了。他心里发~。

 ⒐小,细~孩子。正下~ ~雨。

 ⒑我国货币"角"的别称五~钱。

 ⒒

 毛mào 1.人体和动植物表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禽类的羽毛。 2.特指须发。 3.借指兽类。 4.指带毛的兽皮。 5.(又读mào)谓选择牲畜的毛色。 6.去毛。参见"毛炰"

 。 7.指地面所生的植物。多指农作物。 8.特指物体上长的霉菌。多呈丝状,丛生。 9.比喻多而细碎。参见"毛举"﹑"毛起"。 10.小,微不足道。多用于贬义。 11.未

 经加工的;粗糙。 12.凝。多指物象。 13.粗略的;不纯净的。 14.粗率,不细心。参见"毛手毛脚"。 15.无。 16.方言。谓货币贬值。 17.见"毛腰"。 18.谓惊慌

 。 19.副词。大约;约摸。 20.通"牦"。牦牛尾。 21.方言。恼怒,发火。 22.古兵器名。 23.中国辅币"角"的俗称。 24.中医学术语。指较浮的脉象。 25.周畿内

 采邑名。姬姓。文王子叔郑为始封之君,世称毛公。西周时其地在今陕西岐山﹑扶风一带,东迁后在今河南洛阳附近的宜阳。参阅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.僖公二十四年》。

 26.姓。
"数"字解释:数 

 (形声。从攴,娄声。本义点数;计算)

 同本义 

 數,计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。--《周礼·廪人》

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

 善数不用筹策。--《老子》

 珠可历历数也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又如从一数到十;数拾(查点;收拾);数白道黑(卖弄口舌);数白论黄(计较银钱。白白银。黄黄金);数筹定点(数筹码计算时间);数东瓜,道茄子(尽情谈论各种事情);数米而

 炊,称柴而爨(比喻吝啬之极);数数儿;数不胜数;数课(计算并予登记);

 数(數)shuò

 ⒈屡次,经常频~。~见不鲜。~犯边境。

 数(數)shǔ

 ⒈查点,计算当面~清。不可胜~。

 ⒉指责,列举过失~落。~说。

 ⒊比较起来最突出就~她勤奋。

 数(數) shù

 ⒈指数目,数量岁~。基~。回~。人~太多,这屋容纳不了。

 ⒉几,几个(指不确定的数目)~个。~年。~百种。

 ⒊迷信者所谓的"天运"、"命运"天~、气~、劫~等都是胡编瞎说。

 ⒋

 数cù 1.细密;稠密。 2.细小。参见"数目"。
"睫"字解释:睫 

 (形声。从目,痗声。本义眼睫毛) 同本义 

 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。--《史记·越世家》

 又如睫眸(睫毛和眼珠。比喻眼前事理);睫眼间(比喻极短的时间);目不交睫

 睫 

 迅速而无意地眨眼 

 矢来注眸子,而眶不睫。--《列子·仲尼》

 又如睫睫(目动的样子)

 睫jié

 ⒈眼睫毛,眼睑边缘上所长的细毛。它能防止灰尘、小虫等侵入眼内和遮蔽强烈光线等作用。

 ⒉眨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