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寒灰更然

比喻重获生机。然,同燃”。

寒灰更然

读音(发音): hán huī gèng r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重获生机。然,同燃”。

出处(典故): 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然,枯骨生肉,不胜区区之至,谨冒死以闻。”

示例:

寒灰更然成语接龙

成语"寒灰更然"逐字解释

"寒"字解释:寒〈形〉

 (会意。金文外面是宀”,即房屋;中间是人”;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”,表示很多;下面两横表示冰”‘冷是一种感觉,人们虽能感觉到,但是却看不见。于是古人就

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,人踡曲在室内,以草避寒,表示天气很冷。本义冷,寒冷)

 同本义 

 寒,冻也。--《说文》

 凉是冷之始,寒是冷之极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注

 乾为寒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若不可寻也,亦可寒也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

 以享司寒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
 北方曰寒风。--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

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--《论语·

 寒hán

 ⒈冷,凉~冷。数九~天。防~大衣。

 ⒉贫困贫~,清~。旧时谦词~门。~舍。

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~邪。风~。

 ⒋

 ⒌

 ⒍

 ⒎

 ⒏

 ①丑陋,难看。

 ②丢脸真~碜。

 ⒐
"灰"字解释:灰 

 (会意。从手,从火。意思是火已熄灭,可以用手去拿。本义火灰)

 同本义 

 灰,死火余烬也。--《说文》

 毋烧灰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火之灭者为灰。”

 火过为灰。--《字汇》

 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--李商隐《无题》

 满面尘灰烟火色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纸灰之类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灰飞烟灭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
 又如灰灭(灰没。像灰烬般地被消灭);灰榇(盛放骨灰的木匣,亦指骨灰);灰罐(灰礶。盛墨的罐子);灰枵(灰烬和腐木。喻消亡);灰火(火灰);灰末(灰粉)

 灰尘 

 灰huī

 ⒈物质燃烧后剩下的粉末草~。煤~。炭~。化为~烬。

 ⒉尘土~尘。抹掉桌上的~。

 ⒊特指石灰刷~浆。

 ⒋消沉,失望心~意懒。切莫~心。

 ⒌黑白之间的颜色~色。~兔。
"更"字解释:更 

 (形声。从攴,更”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。丙声。 本义改变)

 同本义 

 更,改也。--《说文》

 更也,人皆仰之。--《论语·子张》

 更爵洗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 更皮币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更姓改物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
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。--《管子·任法》

 更葬也。--《史记·晋世家》

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

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,古人不难追,鄙士何足宰哉!--《三国志·吕凯传》

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,更号曰晋武公。--《史记

 更gèng副词。

 ①再,重,又 ~上一层楼。~进一步。

 ②愈加,越发~加。~美好。~清楚。~受人尊敬。

 更gēng

 ⒈改变,改动,调换~改。~动。~换。~正。变~。万象~新。

 ⒉经历,经过~事。道必~匈奴中。

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~深人静。夜半三~。
"然"字解释:然 

 (会意兼形声。下形,上声。四点是火的变形。是狗肉的意思,下面加火以烤狗肉。本义燃烧)

 同本义。然”是燃”的本字 

 然,烧也。--《说文》

 俗字作燃”

 若火之始然。--《孟子》

 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焉。--《管子·弟子职》

 夜然脂照城外。--《三国志·刘馥传》

 又如然海(古代传说中的油海,其水可燃);然脂(点油脂或蜡烛照明);然灰(死灰复燃);然除(烧毁);然火(点火);然炬(点燃火炬);然脂(泛指点燃火炬);然犀(传说点燃犀牛的角

 可以照见怪物◇以明察事务为然犀);然灯(点灯)

 明白 

 夫燧之取火于日,

 然rán

 ⒈是,对以为~。

 ⒉如此,这样当~。不尽~。

 ⒊(表示转折)但是,不过,可是~而。~后。

 ⒋(表示进一层)那么,这样就~则。

 ⒌在词尾。〈表〉状态忽~。显~。欣~。偶~。

 ⒍〈古〉通"燃"。燃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