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筑坛拜将

指仰仗贤能。

筑坛拜将

读音(发音): zhù tán bài jià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仰仗贤能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汉王齐戒设坛场,拜信(韩信)为大将军,问以计策。”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·第三本》第一折计将安在?小生当筑坛拜将。”

示例: 一遇汉祖,~,捧毂推轮,后封王爵以酬其功。★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

第一个字为"筑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坛"的成语

成语"筑坛拜将"逐字解释

"筑"字解释:筑 

 (形声。从木,筑声。本义筑墙。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,用木杆把土砸实)

 捣土使坚实 

 篵,捣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不筑,必将有盗。(筑,这里指把坏墙修复。)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
 又如筑踏(捣土并以足踏之,使之坚实)

 修建;建造(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)

 曰止曰时,筑垒于兹。--《诗·大雅·绵》

 齐人将薛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 甸人筑坎坎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

 筑场圃,十月纳禾稼。--《诗·豳风》

 北筑长城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更筑坚垒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筑石寨土堡。--清·徐珂《

 筑zhú 1.古弦乐器名。有五弦﹑十三弦﹑二十一弦三种说法。其形似筝,颈细而肩圆,弦下设柱。演奏时,左手按弦的一端,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。战国时已有流行。 2.拾

 。 3.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。明代称为贵筑司﹑贵筑乡,清代改为贵筑县◇因省称筑。

 筑zhù 1.捣土的杵。 2.捣土使坚实。 3.修建,建造。 4.居室;建筑物。 5.打,击。 6.填塞;装填。 7.拾取。 8.量名。 9.通"祝"。切断。 10.通"妯"。参见"

 筑娌"。
"坛"字解释:坛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土,亶声。本义土筑的高台,用于祭祀、会盟等)

 同本义 

 坛,祭坛场也。--《说文》。除地曰场,曰墠,于墠筑土曰坛。坛无不墠,而墠有不坛。

 为三坛同墠。--《书·金縢》。马注坛,土堂也。”

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。--《礼记·祭法》

 庄公升坛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十六年》

 为坛而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如坛宇(高台的边际。譬喻规格、界限;祭祀的坛场);坛兆(坛场。兆,坛的界限);坛域(设坛的范围。引申为界域、范围);坛户(掌管坛场财物、负责祭奠物品的人);坛坎(供祭

 祀用的土台和坑穴)

 像坛之物 

 坛(

 ⒈

 ⒉

 ⒊壇、

 ⒋壜、

 ⒋罎、

 ⒋罈)tán

 ⒈〈古〉用于盟誓、祭祀等的土筑高台或建筑物为~而盟。天~。登~拜将。

 ⒉庭院中的土台花~。〈引〉庭院腐鼠在~。

 ⒊指文艺、体育界或舆论阵地文~。球~。讲~。论~。

 ⒋肚大口小的一种陶器酒~子。泡菜~。

 坛dàn 1.平坦。

 坛shàn 1.厅堂。 2.庭院。 3.通"墠"。清除土地。亦泛指清除。
"拜"字解释:拜 
 
 (会意。从两手,从下。《说文》古文上象两手,乥为下”的古体。《说文》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。”表示双手作揖,或下拜。隶书将乥”(下)并入右边的手”之下而成为拜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。两手合于胸前,头低到手)
 
 同本义 
 
 拜手,稽手。--《书·召诰》。传拜首,首至手。”
 
 拜,服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性》
 
 平衡曰拜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 
 乐工等罗列上前,连拜且泣。--宋·王傥《唐语林·雅量》
 
 拜送书于庭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 
 后世指下跪叩头。两腿跪地,两手扶地,低
 
 拜 bài
 
 ①授给官职~亮为丞相。(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)
 
 ②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回~。
 
 ③见面行礼表示棕~年。
 
 ④拜访;拜会新住进的王大爷~邻里来了。
 
 ⑤恭敬地与对方结成某种关系~师学艺。
 
 ⑥敬辞。用于人事往来~读大作。
 
 ⑦姓。
 
 【拜辞】敬辞。告别。
 
 【拜访】敬辞。访问。
 
 【拜服】敬辞。十分佩服。
 
 【拜会】拜访会见(外交上的正式访问)~总统。
 
 【拜火教】见【祆教】。
 
 【拜伦】(1788-1824)英国诗人。主要作品有长诗《恰尔德·哈洛尔德游记》、长篇诗体小说《唐璜》。
 
 【拜扫】扫墓;墓前祭奠。
 
 【拜上帝会】见【拜上帝教】。
 
 【拜上帝教】洪秀全领导的以宗教为名的农民斗争组织。1843年,由洪秀全、冯云山等创立于广东花县。1851年1月11日,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,掀起太平天国运动。又叫拜上帝会。
 
 【拜望】敬辞。探望。
 
 【拜物教】
 
 ①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形式之一。原始人认为许多物体具有灵性,对之祈祷、祭献,以求得庇护。
 
 ②比喻对某种事物的崇拜、迷信商品~。
 
 【拜洋】崇洋媚外。
 
 【拜谒】拜见;会见。~瞻仰(陵墓、碑碣)。
 
 【拜占庭帝国】罗马帝国分裂后形成的国家之一。中国历史上称为大秦395年,罗马帝国分裂为东、西两部。东罗马帝国定都于君士坦丁堡(今伊斯坦布尔),该城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成,故名。11世纪末,过渡到封建社会。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。
 
 【拜占庭镶嵌艺术】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拜占庭普遍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。采用大理石块,配上金银箔和宝石一起镶嵌,组成富丽而有神秘感的画面。
"将"字解释:将 

 (形声。从寸,酱省声。从寸”,表示与手有关。本义将领,带兵的人)

 扶持,扶助 

 将,扶也。--《广雅》

 无将大车。--《诗·小雅·无将大车》

 天不我将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
 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为人将车。--《史记·田叔传》。索隐犹御车也。”

 吏谨将之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。注持也。”

 又如将美(助成好事);将引(扶助收纳);将扶(扶持;搀扶);将助(扶助;支持)

 奉行,秉承 

 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--元结《贼退示官吏》

 又如将明(大臣的辅佐赞助。将奉行;明

 将(將)jiāng

 ⒈快要~要。她~去北京。

 ⒉介词。把~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。

 ⒊拿,用,随顺~功补过。~计就计。

 ⒋调养,保养~养。~息。

 ⒌扶,持,带领出入相扶~。挈妇~雏。

 ①对高级军官的称呼。

 ②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"将"或"帅"。~军(又〈喻〉使人为难~了他一军)。

 ⒍用语言刺激你把他~急了。

 ⒎〈方〉兽类生子~驹子。~小猪儿。

 ⒏副词。又,且~信~疑。

 ⒐连词⊥,与,同暂伴月~影。

 ⒑助词。用于动词"出来"、"起来"、"进去"等的中间跳~出来~起来。打~进去。迎~上去。

 ⒒ 

 ⒓

 将(將)jiàng

 ⒈带兵的人,高级武官~领。猛~。虎~。

 ⒉敢想敢干的人闯~。

 ⒊军衔名。在校级之上少~。上~。

 ⒋统率,指挥~兵打仗。

 将qiāng 1.愿;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