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露锋铓
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不露锋铓
读音(发音): bù lù fēng huì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出处(典故): 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(寇准)能断大事,不拘小节;有干将器,不露锋芒。”
示例: 无
不露锋铓成语接龙
第四个字为"铓"的成语
成语"不露锋铓"逐字解释
"不"字解释:不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露"字解释:露〈动〉 lou 露lòu ⒈显现,用于一些口语~脸。~马脚。 ⒉见luф。 露lù ⒈显出,现出显~。暴~。~出。揭~。 ⒉在屋外,没有遮盖~天。~宿。~井。~矿。 ⒊用花、果、药物等制成的饮料菊花~。苹果~。枇杷~。枸杞~。 ⒋
"锋"字解释:锋 (形声。从金,。本义刀、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) 同本义 底厉锋锷。--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 又如锋端(指刀剑等兵器的刃口);锋镝(刀刃和箭头。泛指武器);锋锷(锋刃。泛指刀剑) 借指刀、剑等有刃的兵器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又如锋钲(利酵铜钲);锋栝(刀与箭。引申为战争);锋矢(刀和箭)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,则能指南。--《梦溪笔谈》 又如针锋;笔锋;锋毫(毛笔的尖端) 队 锋 fēng ⒈刀、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~刃。刀~。交~(打仗或比赛)。〈引〉 ①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针~。笔~。 ②带头的,在前面的先~。前~。〈喻〉锐气,才干或言论的锐利~芒。谈~。词~。 ⒉锋利京师所制兵器,多不~利。
"铓"字解释:铓máng 1.刀剑等的尖锋。亦借指刀剑等。 2.物体外部的尖端部分。 3.光芒。 4.一种民间敲击乐器,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和景颇族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