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四马攒蹄

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。

四马攒蹄

读音(发音): sì mǎ cuán t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五回叫‘小的们,拿绳来!’众头目即取绳索。三怪把行者扳翻倒,四马攒蹄捆住,揭起衣裳看时,足足是个弼马温。”

示例: 父女二人便把灯来照看,一齐动手,把那衙内同孙高、薛宝都洗剥了上盖衣服,连那两个亲随,都~,紧紧的捆了。★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七十四回

四马攒蹄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蹄"的成语

成语"四马攒蹄"逐字解释

"四"字解释:四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。本义数目。三加一所得) 同本义 

 四,阴数也。四分之。--《说文》

 阴数次三也。--《玉篇》

 路下四亚之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。注谓乘马也。”

 光被四表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闰月定四时成岁。

 良马四之--《诗·鄘风·干旄》

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--刘邦《大风歌》

 又如四垂(四边);四梢(城镇四方边缘地方);四隅头(四方街口,四处);四柱(指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);四不拗六(少数拗不过多数);四趁(相称,各处都合适);四门(四方之门

 );四鼓(四更);四知(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);四

 四sì数目字三~五。
"马"字解释:马 

 (象形。早期金文字形,象马眼、马鬃、马尾之形。马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家畜名)

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

 非固定特征(如体型较大,蹄子较大,颈稍呈弓形,头小,耳短)

 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--韩愈《马说》

 又如马伯乐(相马的人);马首(属马的人);马牌子(官府养马的伕役,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);马曹(官署名。专门管马);马圈(养马的地方);马祭(祭祀马神);马绊(系马用

 的绳子);马褐(马

 马(駌)mǎ

 ⒈家畜。耳小直立,面长,颈上缘有鬃,尾巴有长毛,四肢强健,善跑,供人骑或拉东西等。皮可制革。

 ⒉通"码"筹~。

 ⒊同类中比较大的~蜂(比蜜蜂大)。~勺(大勺)。

 ⒋

 ⒌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⒑[马到成功]战马一到就胜利了。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。
"攒"字解释:攒  cuan

 簇拥;围聚;聚集 

 攒,聚也。--《广韵》

 攒,族聚也。--《韵会》

 攒珍宝之玩好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
 攒戾莎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

 复叠攒仄。--嵇康《琴赋》

 乡民蚁拥蜂攒,布满山麓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
 又如万头攒动;万箭攒心;攒簇(聚集;簇拥);攒绕(聚集围绕);攒仄(重叠相连);攒蛾(皱眉)

 结算 

 装配起来 

 拿;取 

 攒 

 待葬的棺柩 

 攒 cuān聚拢起来;拼凑~钱。又见zǎn。

 【攒射】集中(火力)射击。

 攒(儹)zǎn

 ⒈积聚,储蓄积~。~肥。~钱。

 攒zàn 1.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。一百户为一攒。

 攒zuān 1.通"钻"。穿孔;钻入。亦指打孔眼的工具。 2.簪插,插。

 攒cuán 1.丛聚;积聚。 2.积竹杖。聚合细竹为之。 3.暂厝;停殡。谓临时安置灵柩以待安葬。
"蹄"字解释:蹄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足,本义牛、马、猪、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,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,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)

 同本义 

 马候蹄。--《谷梁传·昭公八年》。释文蹄,马足也。”

 马蹄可以践霜雪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
 驴不胜怒蹄之。(蹄,用如动词踢。)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 又如牛蹄;马蹄;猪蹄;蹄涔(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);蹄洼(留有蹄迹的小水塘);蹄道(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);蹄蚤(蹄趾与脚爪);蹄书(诏令;诏书。因用赫蹄纸书写,故称)

 指牲口 

 如蹄尾(泛指禽兽);蹄腿(牲畜的腿部

 蹄(蹏)tí马、牛、羊、猪等趾端的角质保护物。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马~。猪~子。

 蹄dì 1.踢。 2.踩,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