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东山复起

指再度出任要职。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。同东山再起”。

东山复起

读音(发音): dōng shān fù q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再度出任要职。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。同东山再起”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张煌言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悬拟壮猷,东山复起。夫何讣闻,遽骑箕尾?”

示例:

成语"东山复起"逐字解释

"东"字解释:东 

 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东方,日出的方向)

 同本义 

 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
 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
 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
 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震为东。”

 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 又如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
"山"字解释:山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

 同本义 

 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

 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
 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
 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
 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

 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

 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
 又如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

 山shān

 ⒈地面上高度大、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~。华~。

 ⒉像山的~洪。冰~。~墙(房屋两头的墙)。

 ⒊〈喻〉多,太多人~人海。

 ⒋蚕簇蚕已上~。
"复"字解释:复 

 (形声。小篆字形,下面的意符攵”,是甲骨文止”字的变形,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。上面是声符畐”的省形,有腹满”义,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◇来繁化,加义符彳

 ”,表示行走,现在又简化为复”。本义返回,回来)

 同本义 

 復,往来也。--《说文》

 反复其道。--《易·复》

 公归不复。--《诗·豳风·九羘》

 扬触捆復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 无往不復。--《易·泰》

 卒乃復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不远而复,先典攸高。--南朝梁《与陈伯之书》

 数请之,朱亥故不复谢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死者不可復生。

 复(復) fù

 ⒈返,回去往~。至今五十年而不~。

 ⒉回答,回报~命。~信。报~。~仇。

 ⒊还原,使回归恢~。~原。~员军人。

 ⒋又,再死灰~燃。冀~得兔,兔不可~得(冀希望)。

 ⒌重叠,繁多的,不是单一的~杂。~层。~句。重~。山重水~疑无路。~式立交桥。
"起"字解释:起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走,己声。本义由躺而坐;由坐而立)

 同本义 

 起,能立也。--《说文》

 曩子坐,今子起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载起载行。--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

 请业则起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子墨子起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吾恂恂而起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夫起大呼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又

 妇亦起大呼。

 又如起在(起来);起舞(起身而舞。欢欣的样子);起坐(起立与坐下);起谢(起立谢过)

 起床 

 起视四境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不敢同卧起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

 起qǐ

 ⒈由卧而坐,由坐而立,由下而上等~来。~床。~立。~伏。~劲。

 ⒉离开原来的位置~去。~动。~货。~钉子。

 ⒊上升,涨大~飞。有~有落。发面~了。

 ⒋转机,好转的~色。

 ⒌开始~始。~点。从今天~。

 ⒍发动,发生~兵。~疑。~作用。

 ⒎长出~疙瘩。~疹子。

 ⒏草拟~稿。~草。

 ⒐建造,创立~住房。白手~家。

 ⒑量词。指批、群、件、宗等一~货物。两~队伍。三~差错。四~案件。

 ⒒〈表〉动作的趋向提~。拿~。抱~。举~。引~。问~。想~。

 ⒓跟"来"连用,〈表〉觉醒或动作开始从梦中~来。打~锣鼓来。

 ⒔跟"不"、"得"连用,〈表〉能或够格买不~。看得~。拿不~。用得~。经得~磨练。

 ⒕

 ①起床。

 ②动身,身体移动明天~身去上海。~身让坐。

 ⒖

 ⒗

 ⒘

 ⒙

 ①发动武装革命。

 ②脱离反动集团投身到革命阵营。驾机~义。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