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十夫桡椎

比喻人多力大,足以改变原状。同十夫榪椎”。

十夫桡椎

读音(发音): shí fū ráo zhu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人多力大,足以改变原状。同十夫榪椎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桡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椎"的成语

成语"十夫桡椎"逐字解释

"十"字解释:十 

 (指事。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,金文象是结绳记数,用一个结表示十◇来一点变成了一横。本义九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十,数之具也。╠为东西,|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备矣。--《说文》

 十是数之小成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疏

 十亩之间兮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 兵也者,审于地图,谋十官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
 天下欲反,十室九空。--葛洪《抱朴子·用刑》

 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又如十里长亭(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,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);十番(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);十牌(十户人家

 十shí

 ⒈数目字~羊九牧。

 ⒉完全,〈表〉到达顶点~足。~全~美。~分感谢。
"夫"字解释:夫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像站着的人形(大),上面的一”,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(腺??)),意思是成年男子,是个丈夫了。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,故加一”做标志。本义

 成年男子的通称)

 同本义 

 夫,丈夫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夫从一大,会意兼象形。周制以八寸为尺,十尺为丈,人长八尺,故曰丈夫。

 夫也不良。--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
 残贼之人,谓之一夫。--《孟子》。注将必将为匹夫。”

 二田为一夫。--《管子·乘马》

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又如夫公(

 夫 fū

 ⒈旧时对成年男子的通称农~务农。一~当关,万~莫开。〈引〉旧时称体力劳动者或称服劳役的人轿~。~役。

 ⒉丈夫,跟"妻"、"妇"相对恩爱~妻。~唱妇随。

 ⒊

 【夫人】对别人妻子的尊称,也用于称自己的妻子。

 ⒋

 【夫子】

 ①旧时妻称自己的丈夫。

 ②旧时尊称老师。

 夫 fú

 ⒈这,那~二人者。~天地者。

 ⒉文言助词。

 ①用在句首,〈表〉将发议论~战,勇气也。

 ②用在句末,〈表〉感叹悲~!逝者如斯~!鄜 fū鄜县,今作"富县",在陕西省。
"桡"字解释:桡 

 曲木;木头弯曲;泛指弯曲 

 桡,曲木。从木,荛声。--《说文》

 栋桡。--《易·大过》

 竿木桡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。--《考工记·矢人》

 又如桡木(曲木。使木弯曲);桡曲(弯曲曲木)

 扰动;搅乱 

 屈服 

 重死持义而不桡,是士君子之勇也。--《荀子》

 又如桡辞(屈服的言词)

 屈弱,削弱 

 上已桡功臣。--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 汉王恐忧,与郦食其谋桡楚权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又如桡败(挫败);桡折(摧折)

 桡 

 柔弱长艳 

 桡(橈)ráo

 ⒈

 ⒉划船的桨。

 桡náo 1.弯曲。 2.谓使弯曲。 3.屈从;屈服。 4.枉屈。 5.扰动;搅乱。 6.干预;冒犯。 7.削弱。 8.顾望。古代军法术浯。 9.见"桡桃"。
"椎"字解释:椎 

 (形声。从木,隹声。本义槌子,敲击的器具)

 捶击的工具◇亦为兵器 

 椎,所以击也。--《说文》

 椎,棒椎也。--《广韵》

 杼上终葵首。--《考工记·玉人》。疏终葵,椎也。”

 又如椎拍(用椎拍击);椎斧(椎和斧);椎凿(槌子和凿子);椎锻(锤子和打铁用的砧石);椎额(额头突出如椎);椎塘(臼)

 椎髻。盘在头顶上的一种椎形高髻 

 椎 

 用椎打击 

 椎,击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五日一椎牛。--《史记·张释之

 椎 chuí

 ①同'槌'。

 ②同'捶'。又见zhuī。

 【椎心泣血】手捶胸脯,眼睛因哭泣而红肿,像要流出血来了。形容万分悲痛的样子。

 椎chuí

 ⒈敲击的器具铁~。木~。

 ⒉用椎打击~鼓。~杀。

 ⒊朴实,迟钝~鲁。

 椎zhuī

 ⒈椎骨,脊椎骨。组成人和脊椎动物背部脊柱的短骨,可分颈~、胸~、腰~、骶~、尾~等。人的~骨共有三十三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