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刻苦耐劳

刻苦很能吃苦;耐禁得起、受得住。工作勤奋,经得住繁重的劳累。

刻苦耐劳

读音(发音): kè kǔ nài lá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刻苦很能吃苦;耐禁得起、受得住。工作勤奋,经得住繁重的劳累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耐"的成语

成语"刻苦耐劳"逐字解释

"刻"字解释:刻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刀,亥声。本义雕刻,在木头上雕刻)

 同本义 

 刻,镂也。--《说文》

 金谓之镂,木谓之刻。--《尔雅·释器》

 器不刻镂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二十四年春,刻其桷,皆非礼也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

 又

 刻桓宫桷。

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

 用胶泥刻字,旋刻之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是日观道中石刻,其远方刻尽漫失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,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如刻图章;刻刀(雕刻所用的刀具);刻木(在木质器物上雕刻);刻饰(雕刻装

 刻kè

 ⒈雕,刀子挖,铁笔划雕~。刀~。~蜡纸。

 ⒉苛求,虐待,不厚道尖酸~薄≤苛~。他待人太~。

 ⒊时间单位。十五分钟为一~。

 ⒋时候此~。片~。

 ⒌

 ⒍刻苦]

 ①不怕难,吃得苦~苦学习。

 ②俭朴他生活很~苦。

 ⒎

 ⒏通"剋"。约定或限定(时间)~日决战。
"苦"字解释:苦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苃,古声。本义苦菜)

 同本义,即荼” 

 苦,大苦苓也。--《说文》

 采苦采苦,首阳之下。--《诗·唐风·采苓》

 濡豚包苦实蓼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天子于是食苦。--《穆天子传》

 又如苦苣(野苣。又名荼);苦荼(苦菜);苦賨(苦菜)

 病;病痛 

 自苦而居海上。--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。注;伤也。”

 皆甚苦之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。注病也。”

 苦垮之家。--《淮南子·精神》。注疾也。”

 又如苦车(晕车。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);苦船(晕船。乘船时有晕眩呕吐

 苦kǔ

 ⒈跟"甜"、"甘"相对,像黄连或胆计那样的滋味~药。~菜。

 ⒉灾难,艰难,劳累~难。艰~。劳~。辛~。能吃~。~中求乐。~尽甘来。

 ⒊为某种事物所苦~旱。~雨。~恼。~于病痛。

 ⒋深沉地,耐心地,竭力地~思冥想。~口婆心。~求真理。刻~学习。~战能过关。

 ⒌使受苦这回可~了他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苦gǔ 1.粗劣。 2.止,息。

 苦hù 1.地名。春秋楚邑,汉初置淮阳国,属陈县,东晋咸康三年改名谷阳。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。
"耐"字解释:耐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而,从寸。而亦声。而”指面颊,寸”指法度,刑法。在面颊上施刑罚,指剃须。字本作聐”。从而,从彡。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)

 同本义 

 聐,罪不至聐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不剃发也。

 聐以上请之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。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聐,完其聐鬓。故曰聐。”

 耐罪亡命。--《后汉书·高帝纪》。注耐,轻刑之名。一岁刑为罚作,二岁刑以上为耐。”

 聐,多须貌。--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注

 从事有亡,卒岁得,可论?耐。--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

 又如耐罪(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。耐,同

 耐nài

 ⒈禁得起,受得住~寒。~穿。~磨。~ 火材料。

 ⒉适宜江田~插秧。

 ⒊

 ⒋

 耐nǎi 1.方言。你。

 耐néng 1.能够。
"劳"字解释:劳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焱,即焰”的本字,表示灯火通明;中间是冖”字,表示房屋;下面是力”,表示用力。夜间劳作。本义努力劳动;使受辛苦)

 同本义 

 是犹推舟于陆地,劳而无功。--《庄子》

 或劳心,或劳力;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又如劳心焦思(苦思苦想);劳民(劳役人民);劳民动众(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);劳师(使军队劳累;劳军)

 烦劳;麻烦 

 劳各位等了许久,兄弟非常抱歉。--巴金《家》

 又如劳尊(表示客气的敬词。劳驾);劳扰(烦劳打扰)

 慰劳

 劳(勞)láo

 ⒈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~力。~心。~动。按~计酬。

 ⒉费力,辛苦~而无功。~苦功高。任~任怨。〈引〉劳累,疲劳以逸待~。

 ⒊烦劳(客气话)~驾。~神。

 ⒋使用言词、实物等慰问~军。慰~。

 ⒌功勋~绩。功~。

 劳lào 1.(今读láo)慰劳。 2.同"耢"。一种耕后碎土和平土的农具。亦指耢地。

 劳liáo 1.广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