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披裘带索

形容衣着粗陋。

披裘带索

读音(发音): pī qiú dài suǒ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衣着粗陋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披裘带索"逐字解释

"披"字解释:披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手,皮声。本义引柩帛) 古夹具。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

 披,从旁持曰披。--《说文》

 设披周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披,柩行夹引棺者。”

 执披。--《周礼·司士》。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,有纽以结之,谓之戴。”

 执披者旁四人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设披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

 披 〈动〉

 分开;裂开 

 而披其地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。注犹分也。”

 又披其邑。--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。注析也。”

 不折必披。--《史记·魏其安侯传》。正义分析也。”

 柳条

 披pī

 ⒈穿,覆盖在肩背上~衣。~红。~星戴月(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奔走或在野外辛勤劳动)。

 ⒉翻阅,揭开~卷。~露。~肝沥胆(〈喻〉非常忠诚)。

 ⒊分开,劈开~沙拣金(〈喻〉细心挑拣,去粗取精)。~荆斩棘(〈喻〉创业艰辛)。

 ⒋裂开木头~了。竹棍~了。

 ⒌

 ⒍

 ①显示,揭露。

 ②发表,公布~露新闻。

 披bì 1.古丧具。用帛做成,系于柩车两侧,备牵挽之用,以防倾覆。
"裘"字解释:裘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衣,求声。本义皮衣。古代求”、裘”同字)

 同本义 

 裘,皮衣也。--《说文》

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。--《白虎通·衣裳》

 掌为大裘--《周礼·司裘》。注大裘,黑羔裘。”

 世以为裘者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。注裘孤之属也。”

 良治之子,必学为裘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冬日麑裘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狐裘不暖。--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 裘葛之遗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裘马过世家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裘马甚都(车马衣裘十分华美);裘膻(裘皮和膻气。代指清兵)

 裘qiú皮衣狐~。集腋成~(腋此处指狐狸腋下的皮。〈喻〉积少成多)。
"带"字解释:带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。下面象垂下的须子,有装饰作用。本义大带,束衣的腰带)

 同本义 

 带,绅也。上象系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从重巾。--《说文》

 不说带。--《仪礼·士虞礼记》

 之子无带。--《诗·卫风·有狐》

 带裳幅舄。--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

 王遂披襟解带,留连不能已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
 子墨子解带围城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又如带冕(大带和冠冕);带围(腰围,腰带);带钩(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。形状一端曲直,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。有动物形的,也有铸花纹的);

 带 dài

 ①带子或带状物鞋~、车~。

 ②区域沿海一~。

 ③携带~上一本书。

 ④引导~路。

 ⑤附带连说~笑。

 ⑥含面~微笑。

 【带操】一种以带为器械的艺术体操项目。带子一般为绸缎,长度7米。基本动作有摆动、绕环、蛇形、螺形、抛接等。

 【带分数】〈数〉整数后面带着分数的数。

 【带余除法】〈数〉若a是任一整数,b是任一正整数,则必唯一存在整数q和r,使a=bq+r,其中0≤r≤b。这里,q叫做b除a的不完全商,简称商,r叫做余数。计算不完全商和

 余数的过程叫做带余除法。这个结论可推广到多项式上去。

 【带状纹样】见【二方连续纹样】。
"索"字解释:索 

 (会意。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。于省吾认为是绳索。本义大绳子)

 同本义 

 索,草有茎叶可作绳索。--《说文》

 其次关木索,被箠楚受辱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鹿裘带索,鼓琴而歌。--《列士·天瑞》

 追讨南度河,使军吏田晏、夏育慕先登,悬索相引。复战于罗亭,大破之。--《后汉书·段颍传》

 昼尔于茅,宵而索総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又如索苇(用苇作成的绳索);索头(绳头);索桥(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)

 人的发辫 

 法度 

 皆启以商政,疆以周索。--《

 索suǒ

 ⒈粗大的绳子竹~。铁~桥。麻~子。

 ⒉求取,搜寻求~。搜~。

 ⒊要,讨取~要。~取。~价。~钱。

 ⒋尽,毫无蓄积~。~然无味。

 ⒌孤独~居。

 ⒍

 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