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引绳切墨

木工拉墨线裁直。用以比喻刚直不阿。

引绳切墨

读音(发音): yǐn shéng qiē mò

详细解释(意思):木工拉墨线裁直。用以比喻刚直不阿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引绳切墨"逐字解释

"引"字解释:引 

 (会意。从弓丨。丨表示箭。箭在弦上,即将射发。本义拉开弓)

 同本义 

 引,开弓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--《孟子》

 引弓而射。--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

 臣为王引弓,虚发而下鸟。--《战国策·楚策》

 长城以后,引弓之国,受命单于。--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

 丁壮者,引弦而战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 柄铁折叠环复…引之长丈许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引手(引箭手);引弓(拉弓);引满(拉弓至满)

 拉,牵挽 

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。婴儿啼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引相如去。--《

 引yǐn

 ⒈导,领,率领~导。前面~路。~兵打仗。

 ⒉拉,牵~弓射之。~车上坡。〈引〉延长,伸长~领(伸脖子)西望。

 ⒊避开,退却~避。~退而去。

 ⒋用来做凭证或理由~证。~经据典。~此为荣。~为鉴戒。

 ⒌〈古〉发给商人运销某种货物的凭证盐~。茶~。

 ⒍诱惑,诱骗~诱。勾~。

 ⒎惹,诱发~起。~得众人哄堂大笑。

 ⒏〈古〉文体名。"序"又称"引"短~。

 ⒐〈古〉诗体名。跟"歌"、"行"相似箜篌~。

 ⒑〈古〉长度单位。十丈为一引。

 ⒒〈古〉柩车的绳索发~(出殡)。

 ⒓

 ①乐曲或戏曲等开始的一段。

 ②中医称主药以外的副药。

 ⒔

 ⒕
"绳"字解释:绳 

 (形声。从糸,蝇省声。本义绳子)

 同本义 

 绳,索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大者谓之索,小者谓之绳。--《小尔雅》

 巽为绳直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作结绳而为网罟。--《易·系辞传》

 言纶之绳。--《诗·小雅·采绿》

 民结绳而用之。--《庄子·胠箧》

 病者困剧…若见鬼把椎锁绳纆,立守其旁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
 绿碧青丝绳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又如绳床(交床;交椅);绳缢跌扑(用绳子吊死,跌倒摔死);绳文(文字未创造以前,结绳代替文字,称为绳文);绳桥(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);绳头(绳的

 绳(纊)shéng

 ⒈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棉、麻、棕、草、金属丝、化学纤维等拧成的条状物~索。棕~子。尼龙~。

 ⒉木工用的墨线~墨。〈喻〉标准,规矩,法则,法度有~可依。

 ⒊制裁,约束~之以法。

 绳yìng 1.草结籽。《周礼.秋官.藄氏》"秋绳而芟之。"郑玄注"含实曰绳。"陆德明释文"绳音孕,以证反。"

 绳mǐn 1.见"绳绳"。
"切"字解释:切 

 通砌”。台阶 

 切皆铜沓黄金涂。--《汉书·外戚·孝成赵皇后传》

 切 

 (形声。从刀,七声。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)

 同本义 

 治骨。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

 切磋。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

 切qiē

 ⒈割开,截断~开。~猪肉。~断敌军退路。

 ⒉ 

 ⒊ 几何学上直线与弧线或两个弧线相接的一点叫"切"~点。~线。两圆相~。

 切qiè

 ⒈贴近,紧靠~身。~肤。

 ⒉密合,符合~题。~合实际。[切齿]磨牙,咬牙。〈表〉极其愤恨~齿腐心。~齿痛恨。

 ⒊急迫,紧急急~。迫~。回乡心~。

 ⒋实在,着实~实。~记。言语恳~。深~致谢。

 ⒌诊泊脉~脉。

 ⒍旧时汉语的一种注音法,即用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相拼成音,也叫"反切"。如"童"字是"徒红切"。
"墨"字解释:墨 

 (会意兼形声。从土,从黑,黑亦声。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,用松烟等原料制成)

 同本义 

 墨,书墨也。--《说文》

 舐笔和墨。--《庄子·田子方》

 史占墨。--《周礼·占人》

 致其墨。--《周礼·卜师》。注熟灼之,明其兆。”

 又如墨丸(古墨的一种);墨本(碑帖的拓本);墨工(制墨的工匠);墨妆(脸部以墨化妆);墨路(墨线)

 指诗文或书画 

 墨客降席,再拜稽首。--扬雄《长杨赋》

 又如墨君竹(墨绘之竹);文墨;遗墨;墨兵(指史书;指书画诗文);墨妙(精妙的文章、书法和绘画);墨帖(法

 墨mò

 ⒈书画用的黑色颜料。~汁。也指书画用的各色颜料蓝~水§~水。

 ⒉黑色或近于黑色~眼镜。~菊花。

 ⒊写的字或画的画~宝。遗~。

 ⒋贪污严惩~吏。

 ⒌〈古〉刑法之一,在面额上刺字后涂上黑色。也叫"黥"。

 ⒍

 墨méi 1.见"墨杘"。

 墨mèi 1.毁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