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悬崖峭壁

峭壁陡直的石壁。形容山势险峻。

悬崖峭壁

读音(发音): xuán yá qiào b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峭壁陡直的石壁。形容山势险峻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六回四面尽是高山,左右是悬崖峭壁,只见高山峻岭,无路可登。”

示例:

悬崖峭壁成语接龙

第三个字为"峭"的成语

成语"悬崖峭壁"逐字解释

"悬"字解释:悬 

 (形声。从心,县声。本作县”,象断首倒挂,后加系”。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”后,另加心”字表示悬挂。本义吊挂)

 同本义 

 悬者植梯接之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以叵幅悬之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倒悬之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又如悬丝诊脉(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。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);悬壁(相学术语。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)

 牵挂;挂念 

 凭空设想;揣测 

 悬(懸)xuán

 ⒈吊,挂~挂。~灯。~梁刺股。

 ⒉挂念,惦记,关切的心情~念。

 ⒊无着落,没结果~案。~而未决。

 ⒋无依据,凭空揣度~断。~揣。

 ⒌距离远~隔。~殊。

 ⒍

 ⒎

 ⒏
"崖"字解释:崖 

 (形声。从山,厓声。本义岸;水边)

 同本义 

 崖,高边也。--《说文》

 崖,岸。高边也。…此云高边,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。--《说文句读》

 渊生珠而崖不枯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望厓洒而高岸。--《尔雅·释丘》。按厓之峻而高者,岸也,即岸也。”

 伯有廷劳于黄崖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

 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辨牛马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,望之而不见其崖。--《庄子·山水》

 穹崖巨谷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蹑履登崖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石崖

 崖yá山边或高地陡立的壁面山~。悬~。
"峭"字解释:峭 

 (形声。从山,肖声。《说文》从阜。本义陡直)

 同本义 

 峭,陵也。从阜,肖声。斗直曰峭。--《说文》

 峭,高也。字亦作峭。--《广雅》

 上峭山。--《淮南子·脩务》

 涧深,峭如墙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 峭拔险怪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高岩峭壁。

 峭拔秀丽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 峭壁拔起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峭壑阴森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又如峭拔(特立高耸);峭岸(陡岸);峭谷(险峻的山谷);峭坂(高陡的山坡);峭卓(高峻陡直);峭岫(陡峭的峰峦);峭削(陡峭如削);峭

 峭(陗)qiào高陡,险峻悬崖~壁。〈引〉严峻,严厉~直。~法。
"壁"字解释:壁 

 (形声。从土,辟声。本义墙壁)

 同本义 

 壁,垣也。--《说文》

 壁亦土也。--《风俗通》

 观壁垒于北落兮。--张衡《思玄赋》

 家徒四壁立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

 徘徊四顾,见虫伏壁上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壁有耳(指机密容易泄露,说话不可不慎。同隔墙有耳”);壁中书(汉武帝时,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,在夹壁墙中得古文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、《

 论语》、《孝经》等,凡数十卷,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,晋人称为科斗文。今《说文》中所收古文,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);壁观(面壁;又指一意禅观,心如

 壁 bì

 ①墙~报。

 ②作用像围墙的东西细胞~。

 ③直立的山石悬崖峭~。

 ④营垒坚~清野。

 ⑤二十八宿之一。

 【壁挂】室内墙壁上的一种装饰品。包括毛织壁挂、印染壁挂、刺绣壁挂、棉织壁挂等。

 【壁虎】爬行动物。身体扁平,尾巴圆锥形,四肢短,趾上有吸盘。常爬在墙壁上,捕食蚊、蝇、蛾等小虫,对人类有益。又叫蝎虎。中国分布的种类多无毒。旧称守宫。

 【壁画】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,是绘画形式之一。可分为粗地壁画、刷地壁画和装贴壁画等。

 【壁垒森严】比喻防范很严密或界限极其分明。

 【壁立】多形容山峰像墙壁般陡立。

 【壁上观】不插手,在一旁坐观成败。又作作壁上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