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不知纪极

纪极终极,限度。原形容贪得无厌。亦表示极多。

不知纪极

读音(发音): bù zhī jì j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纪极终极,限度。原形容贪得无厌。亦表示极多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无厌之心,不知纪极。”

示例: 前后非时赏赐,当亦~。★唐·柳珵《上清传》

第三个字为"纪"的成语

成语"不知纪极"逐字解释
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知"字解释:知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知道)

 同本义 

 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
 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
 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

 日知基所亡。

 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又如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

 知zhī

 ⒈晓得,明了~晓。~道。~己~彼。

 ⒉使知道通~。告~。

 ⒊感觉,认识到~觉。

 ⒋见识,学识,学问~识。求~。真~。

 ⒌了解相~。〈引〉相亲新~。~己。~音。~心人。

 ⒍主持,主管~县、~事(旧时指县长)。

 ⒎〈古〉通"智"。聪明,智慧。

 ⒏

 ⒐

 知zhì 1.聪明;智慧。 2.姓。春秋时晋有知罃。
"纪"字解释:纪 

 (形声。从糸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己声。本义散丝的头绪)

 同本义 

 纪,别丝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三纲六纪。纪者,理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众之纪也。--《礼记·礼器》。注丝缕之数有纪。”

 譬若丝缕之有纪,网罟之有纲。--《墨子·尚同上》

 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--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

 开端,头绪 

 纪,绪也。--《方言十》

 又如乱其纪(事情乱了端绪)

 要领 

 义也者,万事之纪也。--《吕氏春秋》

 故乐者,天地之命,中和之纪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--《礼

 纪jǐ姓。

 纪jì

 ⒈丝的头绪丝缕有~。

 ⒉记载~事。~要。~传。

 ⒊记年单位

 ①〈古〉十二年为一~。

 ②公历以一百年为一世~。

 ⒋年龄,岁数年~。

 ⒌准则,制度师行有~。党~国法。加强~律。

 ⒍治理,管理~农协功(管理农事,协同工作)。

 ⒎

 ①法度国有~纲。

 ②治理~纲其国。
"极"字解释:极 

 (形声。从木,亟声。本义房屋的正梁)

 同本义 

 榦,栋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在屋之正中至高处。

 万载宫极。--《汉书·天文志》

 有夫妻臣妾登极。--《庄子·则阳》。司马注屋栋也。”

 茂初在广汉,梦坐大殿,极上有三穗禾,茂跳取之,得其中穗,辄复失之。--《后汉书·蔡茂传》

 最高的地位 

 今以三寸之舌,为帝者师,封万户,位列侯,此布衣之极,于良足矣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又如极峰(最高层的官员)

 特指君位 

 建用皇极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又如登极(登君位)

 顶点,最高处;最高最

 极(榦)jí

 ⒈顶端,最高点,尽头处~端。~点。登峰造~。〈引〉到极点乱~则治。暗~则光。

 ⒉最,非常~重。~美好。穷凶~恶。

 ⒊竭尽~力工作。~目远望。

 ⒋指皇位登~。

 ⒌标准建~闲邪(树立标准,防止邪恶。闲防止)。

 ⒍电极(正~、负~、阴~、阳~)和磁极(南~、北~)的简称。

 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