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围魏救赵

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,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◇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

围魏救赵

读音(发音): wéi wèi jiù zh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,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◇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
示例: 倘用~之计,且不来解此处之危,反去取我梁山大寨,如之奈何!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四回

围魏救赵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围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魏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赵"的成语

成语"围魏救赵"逐字解释

"围"字解释:围 

 (形声。从囗,韦声。囗”是围”的古字。本义环绕)

 同本义 

 囗,回也,象回币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按,围绕, 周围字当用此。”

 围,裹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四》

 范围天地之化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
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·庐人》

 又如围堑(围绕营垒的壕沟);围圆(圆形围墙);围地(四周山川环绕,形势险峻的地方);围屏(屏风);围落(篱笆,栅栏)

 包围 

 秦之围邯郸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 兵围邯郸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江都围急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

 围(圍)wéi

 ⒈环绕,圈拦住~巾。~绕。~墙。~攻。包~。土~子。

 ⒉四周四~。周~。外~。

 ⒊量词。

 ①两臂合抱的圆周长树大十~。

 ②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合拢的圆周长腰大四~。
"魏"字解释:魏 

 阙宫门的台观 

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魏阙之高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

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。--汉·班固《典引》

 又如象魏(古代宫门外的阙门);魏观(即魏阙、魏象)

 古国名 

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。姬姓。在今山西芮城县北。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,把它封给毕万

 战国七雄之一。开国君主魏文侯(名斯)是毕万后代,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。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。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

 韩魏闻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不敢加兵

 魏wèi

 ⒈周代诸侯国名,战国时期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一带。

 ⒉朝代名

 ①三国(~、蜀、吴)之一,公元220-265年。第一代君主是曹丕。辖区在今黄河流域各省及淮河流域一带。

 ②北朝之一,北魏,公元386-534年。第一代君主是拓跋珪。另外有东魏(534-550年);西魏(535-557年)。

 魏wéi 1.独立貌。

 魏wēi 1.高大貌。
"救"字解释:救 

 (形声。从攴,轻轻敲击,求声。本义止;禁止;阻止)

 同本义 

 救,止也。--《说文》

 救,犹禁也。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。--《周礼·司救》注

 使之相救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救,救凶灾也。”

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,救之,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

 又如救止(阻止;纠正);救祸(消除祸乱);救灭(扑灭);救熄(亦作救息”。扑灭);救扑(扑灭)

 援救别人 

 救,助也。--《广雅》

 扶服救之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
 匍匐救之。--《孔子闲居》

 民困而不知救。--明·刘基《

 救(捄)jiù

 ⒈帮助,援助,使脱离困境或危险~济。~援。~急。急~。拯~。患难相~。遇良医可~。

 ⒉止~ 火。濯以~热(濯洗)。

 ⒊
"赵"字解释:赵 

 (形声。从走,肖声。本义快走) 同本义 

 趙,趋趙也。--《说文》

 趙,及也。--《广雅》

 天子北征,赵行囗舍。--《穆天子传》。郭璞注赵,犹超腾。”

 字亦作踴”

 简惰跳踴般纷絮兮。--傅毅《舞赋》

 踴,跳也。字之作逍。--《埤仓》

 赵 

 古国名 

 周穆王封造父于赵,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

 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山西北部、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

 赵将括。(赵国的将军赵括。)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
 遗赵王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赵王于是遂遣。

 赵主之子孙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

 赵(趙)zhào周代诸侯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陕西东北部,山西中部、北部及河北西南部一带窃符救~。

 赵diào 1.锄地铲草。 2.通"掉"。参见"赵缭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