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五蕴皆空

五蕴佛家语,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,故称五蕴。五蕴都没有了。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。

五蕴皆空

读音(发音): wǔ yùn jiē kō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五蕴佛家语,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,故称五蕴。五蕴都没有了。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心经》观自在菩萨,行深船若波罗密多,时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

示例: 抑闻之,~,六尘不染,是谓和尚。★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金生尚》

第二个字为"蕴"的成语

成语"五蕴皆空"逐字解释

"五"字解释:五 

 (五,会意。从二,从乿。二”代表天地,乿”表示互相交错。本义交午,纵横交错) 同本义 

 五,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。--《说文》

 葛屦五两。--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
 羔羊之皮,素丝五絝。--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
 五 

 四加一的和 

 五,数也。--《广韵》

 五载一巡守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塞其五山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五战于秦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起则五六揖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
 监五室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如五路总口(通往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路的交叉口);五车腹笥(腹中

 五wǔ

 ⒈数目字~人。~员大将。

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"6"。
"蕴"字解释:蕴 

 (形声。从苃,蕴声。本义积聚,蓄藏)

 同本义 

 蘮,积也。--《说文》

 字亦作蕴”。

 蘮,聚也。--《广雅》

 芟夷蘮崇之。--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

 蓄而弗治将蘮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而以是相蕴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我心蕴结兮。--《诗·桧风·素冠》

 蕴利生孽,姑使无蕴乎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年》

 又如蕴积(蕴藏;积聚);蕴哲(蓄藏智慧);蕴艺(藏蓄的才华)

 包藏;包含 

 万物尽然,而以是相蕴。--《庄子》

 蕴 

 乱麻 

 

 蕴yùn

 ⒈积聚,蓄藏~藏。~蓄。 

 ⒉深奥精~。

 ⒊郁结~愤。
"皆"字解释:皆〈副〉

 (会意。从比,从白。从比”,有并”的意思。本义都,全)

 同本义 

 皆,俱词也。--《说文》

 百堵皆兴。

 皆死皆殡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
 予及汝皆亡。--《书·汤誓》

 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皆以美于徐公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皆自于人欤。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
 所在皆是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皆托忠烈之名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
 环村居者皆猎户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吾村十

 皆jiē全,都,俱,同尽人~知。全民~兵。放之四海而~准。桃、李、杏~是水果。
"空"字解释:空〈形〉

 空虚;内无所有。引申为空虚处,空档 

 空,空虚。--《广韵》

 小东大东,杼柚其空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
 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,空谷传响。--《水经注·江水》

 仓禀实而囹圄空。--《管子·五辅》

 夜静春山空。--唐·王维《鸟鸣涧》

 送将军登空堡上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独卧空室之中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
 而或长烟一空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又如空衔(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);空脑子(心中无盘算,没有头脑之意);空花阳焰(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。空花虚幻之花。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

 空kōng

 ⒈没有东西这里是~的。一座~楼房。

 ⒉不实际,没有内容~虚。全是~想。~话连篇。〈引〉突然,无着落,白白地~忙。落~。~跑一回。

 ⒊天空,天上晴~万里。燕飞~中。地对~导弹。

 ⒋佛教用语。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皆~,所以佛教又叫"空门"遁入~门。

 ⒌

 ①物体中的窟窿。

 ②没有内容~洞无物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空kòng

 ⒈使空,腾出来把它~着。~出一个书柜来。

 ⒉闲着,没有被占用的~屋。今晚我有~。

 ⒊间隙~隙。钻~子(〈喻〉有机可乘)。

 ⒋亏损,亏欠亏~。

 空kǒng 1.穴;洞。 2.口,嘴巴。 3.墓穴。 4.见"空道"。 5.中医用语。指血管,经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