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卧不安席

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

卧不安席

读音(发音): wò bù ān x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摇摇如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

示例: 寡人闻之,~。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回

成语"卧不安席"逐字解释

"卧"字解释:卧 

 (会意。从人臣。臣”是竖立的眼睛。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,眼睛呈竖立形)

 同本义 

 坐而言,不应,隐几而卧。--《孟子》。焦循正义卧与寝异,寝于床,卧于几。统言之则不别。”

 一生伏案卧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躺;卧而不眠 

 弛然而卧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溪头卧剥莲蓬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 卧听风吹雨。--宋·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 僵卧孤村不自哀。--宋·陆游《示儿》

 或立或卧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又如

 卧冰(卧于冰上。古孝子卧冰事母的

 卧(舙)wò

 ⒈伏在桌子上睡觉伏案而~。

 ⒉躺,趴~床。~下。仰~。~射。

 ⒊睡觉用的~铺。~室。~席。

 ⒋禽兽趴伏鸭~草地。猫~灶旁。

 ⒌平放着木棍~着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安"字解释:安〈形〉

 (会意。从女”在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安定;安全;安稳)

 同本义

 安,定也。--《尔雅》

 共给之为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
 好和不争曰安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
 心皆安下切上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居安思危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
 风雨不动安如山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然后得一夕安寝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谢庄遂安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
 又如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)

 ⒈平静,稳定平~ 。 ~定团结。

 ⒉使平静,使稳定~慰。~民。

 ⒊处理,放置,装设~排。~置。~装。~机器人。

 ⒋存着,怀着~心赖账。

 ⒌治理治~。~天下。

 ⒍疑问词。哪里?怎么而今~在?~能见死不救?

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,安培的简称,代号a。
"席"字解释:席 

 (蓆”的古字。会意。从巾,庶省声。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,故从巾。席用来待广大宾客,故从庶”省。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◇又曾写作蓆”) 同本义 

 席,藉也。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即筵也。方幅如巾,故从巾。

 设莞筵纷纯,加缫,席画纯。--《周礼·司几筵》。疏初在地者一重,谓之筵。重在上者,即谓之席。”

 设之曰筵,坐之曰席。--《礼记·祭统》注

 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
 结发同枕席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觉时之枕席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
 席(

 ⒈蓆)xí

 ⒈用草、芦苇或竹篾等编成的铺垫或遮蔽的用具草~。凉~。

 ⒉座位,职位~位。来宾~。出~(到场)。

 ⒊酒筵筵~。摆三桌~。

 ⒋凭借,倚仗。

 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