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另起炉灶

另外重支炉灶。比喻放弃原来的,另外从头做起。

另起炉灶

读音(发音): lìng qǐ lú z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另外重支炉灶。比喻放弃原来的,另外从头做起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四回必至闹到‘出而哇之’,饭粪莫辨,这才‘另起炉灶’。”

示例: 第二师范解散,要~重新招生,重新招聘教职员。★梁斌《红旗谱》五十

另起炉灶成语接龙

第三个字为"炉"的成语

成语"另起炉灶"逐字解释

"另"字解释:另〈动〉

 分居,分开居住而各自谋生 

 另,分居也。--《五音集韵》

 割开,分开 

 另,割开也。--《五音集韵》

 另〈形〉

 单,独 

 别异,别为一事 

 另lìng别的,以外,其它~有。~外。~一方面。
"起"字解释:起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走,己声。本义由躺而坐;由坐而立)

 同本义 

 起,能立也。--《说文》

 曩子坐,今子起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载起载行。--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

 请业则起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子墨子起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吾恂恂而起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夫起大呼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又

 妇亦起大呼。

 又如起在(起来);起舞(起身而舞。欢欣的样子);起坐(起立与坐下);起谢(起立谢过)

 起床 

 起视四境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不敢同卧起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

 起qǐ

 ⒈由卧而坐,由坐而立,由下而上等~来。~床。~立。~伏。~劲。

 ⒉离开原来的位置~去。~动。~货。~钉子。

 ⒊上升,涨大~飞。有~有落。发面~了。

 ⒋转机,好转的~色。

 ⒌开始~始。~点。从今天~。

 ⒍发动,发生~兵。~疑。~作用。

 ⒎长出~疙瘩。~疹子。

 ⒏草拟~稿。~草。

 ⒐建造,创立~住房。白手~家。

 ⒑量词。指批、群、件、宗等一~货物。两~队伍。三~差错。四~案件。

 ⒒〈表〉动作的趋向提~。拿~。抱~。举~。引~。问~。想~。

 ⒓跟"来"连用,〈表〉觉醒或动作开始从梦中~来。打~锣鼓来。

 ⒔跟"不"、"得"连用,〈表〉能或够格买不~。看得~。拿不~。用得~。经得~磨练。

 ⒕

 ①起床。

 ②动身,身体移动明天~身去上海。~身让坐。

 ⒖

 ⒗

 ⒘

 ⒙

 ①发动武装革命。

 ②脱离反动集团投身到革命阵营。驾机~义。⒚
"炉"字解释:炉 

 (形声。从火,眗声。本义贮火的器具,作冶炼、烹饪、取暖等用)

 火炉

 鑪,金鑪也。--《说文》

 炉,火所居也。--《声类》

 邾庄公废于鑪炭。--《左传》

 鑪橐埵坊。--《淮南子·齐俗》

 奉炽炉,炭火尽赤红。--《韩非子》

 左手抚炉。--清·张潮《核舟记》

 又

 炉上有壶。

 又

 为炉,为壶。

 即炉火烧绝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又如炉鸭(放在火炉上烧烤出来的鸭子);炉饼(烧饼);炉的(蒸的);炉铫(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);炉火(炉中之火);炉灰(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);炉匠(铁匠)

 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土台

 炉(爐、鑪)lú

 ⒈取暖、做饭、冶炼等用的供热器具手~。电磁~。煤气~子。炼钢~子。

 ⒉"鑪"另见rfum。
"灶"字解释:灶 

 (会意。从火从土。繁体从穴,鼀声。本义用砖石等砌成,供烹煮食物、烧水的设备)

 同本义 

 灶,炊穴也。--《说文》

 灶者,火之主。人所以自养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祀》

 灶烟阳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
 灶者,老妇之祭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井灶有遗处,桑竹残朽株。--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
 又如灶床脚(紧靠炉灶旁边的地面);锅灶;行军灶;灶妄(掌炉煮饭的婢女);灶下养(厨役。古代对厨师的贱称);灶燎(上灶头烧火)

 烧炼或锻造的设备 

 灶神 

 灶(竈)zào用砖土等砌成的供烧水、烹饪蒸煮等用之设备放~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