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烈火轰雷

炽烈的火,轰响的雷。比喻性情急躁暴烈。

烈火轰雷

读音(发音): liè huǒ hōng léi

详细解释(意思):炽烈的火,轰响的雷。比喻性情急躁暴烈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性子又~似的,煞是不好说话。”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轰"的成语

成语"烈火轰雷"逐字解释

"烈"字解释:烈〈形〉

 (形声。从火,列声。火”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。本义火势猛)

 同本义 

 烈,火猛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火烈烈。--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
 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
 火烈风猛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烈烧(炽烈的野火);烈燧(炽烈的烽火);烈烈(猛火炎炽貌);烈光(炽热的阳光)

 猛烈;激烈 

 其使民也酷烈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 一之曰觱发,二之曰栗烈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迅雷风烈必变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
 冬日烈烈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
 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。--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

 烈liè

 ⒈猛,厉害猛~。强~。~火。~酒。

 ⒉正直,刚毅刚~。

 ⒊显赫,气势磅礴君有~名′轰~ ~。

 ⒋事业,功业功~。

 ⒌积极建立功业,为国家、为人民视死如归的人~士。先~。
"火"字解释:火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象火焰『字部首之一。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、焰和热)

 同本义 

 火,南方之行也。炎而上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火之为言委随也,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离为火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火水妃也。春秋感情符,火者阳之精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火,日气也。--《论衡·诘术》

 人火曰火,天火曰灾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

 国曰灾,邑曰火。--《谷梁传·昭公九年》

 大者曰灾,小者曰火。--《公羊传·襄公九年》

 火烧令坚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火令药熔。

 又如火链(

 火huǒ

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~熊熊。若~灼人。〈喻〉紧急~速增援。十万~急。

 ⒉焚烧~攻。〈喻〉急躁,发怒~气大。他冒~了。莫发~嘛。

 ⒊红色~鸡。

 ⒋同"伙"~伴。

 ⒌兴隆生意~起来了。

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~了。要败~。

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~土。

 ⒏〈古〉兵制,十人为"一火"。

 ⒐枪炮弹药军~库。开~炮轰。

 ⒑

 ⒒

 ⒓

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。〈喻〉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。

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。

 ⒔

 ⒕

 火huō 1.方言。缺豁。
"轰"字解释:轰 

 (会意。从三车。本义群车行驶声)

 同本义 

 轰,群车声也。--《说文》

 轰轰殷殷。--《史记·苏秦传》

 又如轰隐(成群车队的喧闹声);轰輵(象声词。形容车声、雷声等);轰轰阗阗(形容车马声)

 雷鸣、炮击、爆破等的隆隆声 

 轰 

 枪炮、雷电等对准或瞄准爆发 

 猛烈攻击 

 驱赶;赶开 

 轰(込、

 ⒊揺)hōng

 ⒈像声词。雷鸣、炮击等发出的巨大响声~鸣。~隆。

 ⒉用大炮、炸弹、导弹等破坏~击。~炸。

 ⒊赶,驱逐~出去。

 ⒋

 ⒌
"雷"字解释:雷 

 (象形。甲骨文,中间象闪电,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。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。小篆变成了会意字,从雨,下象雷声相连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

 )

 同本义 

 靬,阴阳薄动,靬雨生物者也。--《说文》

 阴阳合为雷。--《春秋·玄命苞》

 雷者,阴中之阳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仲春,雷乃发声,仲秋,雷始收声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雷以动之,风以散之,雨以润之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阴阳相薄为雷。--《淮南子·坠形》

 天下应之如雷霆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
 如雷如霆,徐方震惊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
 峭壁

 雷léi

 ⒈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~声。~电交加。

 却相同两份答卷~同。

 ⒉一类爆炸性的武器地~。鱼~。

 ⒊

 雷lèi 1.通"擂"。 2.通"祑"。古时作战用以击敌之石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