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涤秽布新

清除陈旧的,建立新的。

涤秽布新

读音(发音): dí huì bù xī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清除陈旧的,建立新的。

出处(典故): 黄远庸《新剧杂论》比来大江以南,盛行新剧,竟以现身说法,涤秽布新,甚美甚善。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秽"的成语

成语"涤秽布新"逐字解释

"涤"字解释:涤 

 (形声。从水,条声。本义洗)

 同本义 

 涤,洒也。--《说文》

 射人宿视涤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 水曰清涤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及执事,视涤濯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又如涤篆(洗印。用以检查印是否有缺陷);涤濯(洗涤);涤耳(洗耳)

 除,清除 

 进明德而崇业,涤饕餮之贪欲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
 又如涤瑕(洗除瑕疵。有改过迁善之意);涤地无类(荡涤无遗。形容清除得彻底)

 打扫 

 十月涤场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又如涤场(打扫场地)

 涤 

 涤宫,古代宫中饲养祭祀牲畜的房子 

 古

 涤 dí洗~除、洗~。

 【涤荡】同'荡涤'。洗涤;清除。

 【涤纶】一种合成纤维。用乙二醇、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原料合成。

 【涤罪所】见【炼狱】。
"秽"字解释:秽 

 (形声。从禾,岁声。本义荒废;长满野草)

 同本义 

 秽,芜也。从草,岁声。字亦作秽。--《说文》

 涂薲则塞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

 国之薲孽也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
 粤地涂泥多草薲。--《考工记·总目》注

 并稻潜秽。--《文选·班固·西都》

 民贫,则田瘠以秽。--《荀子·富国》

 又如秽草(杂草,恶草);秽荒(荒芜;杂草丛生);秽莽(杂草;恶草)

 弄脏,弄污 

 面一旦不修饰,则尘垢秽之;心一朝不思善,则邪恶入之。--汉·蔡邕《女诫》

 秽 

 杂乱 

 即更取器用,铲刈秽草。--柳宗元

 秽(穢)huì

 ⒈荒芜田地荒~。

 ⒉污浊,肮脏污~。〈喻〉丑陋,丑恶形~。淫~。邪~。
"布"字解释:布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巾,父声。本义麻布)

 同本义(古时无棉布) 

 坤为布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抱布贸丝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女有余布。--《孟子》

 果布辐凑而常然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

 商祝免袒,执功布入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

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?--《孟子·滕文公》

 又如布衣(平民,老百姓。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,所以称平为布衣”);布槽(布制的马槽);布褐(粗布衣服;又指平民);布总(古代丧服,以麻布束发)

 棉、麻、苎、葛等织物的通称 

 足缠白布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土布(手工纺织的布);布
"新"字解释:新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斤,从木,辛声。据甲骨文,左边是木,右边是斧子。指用斧子砍伐木材。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。新”是薪”的本字)

 砍伐树木 

 新,取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且彼亦知新”之为义乎?衣之始裁为之初”,木之始伐谓之新”。--章炳麟《论承用维新”二字之荒谬》

 更新,使之新 

 如何新畬。--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

 旧染污俗,咸与唯新。--《书·胤征》

 又如新民(使民更新);新美(刷新使之美好);新醮(改嫁);新梢(新长出的树梢)

 新 〈形〉

 初次出现。与旧”相对 

 于彼新田。--《

 新xīn

 ⒈初出现或初产生的~生。~事物。~技术。

 ⒉好的,进步的~风尚。~社会。

 ⒊刚有的,还未用过的,跟"旧"相对~钢笔。~事。~方法。

 ⒋刚才,最近~来。~近。

 ⒌称结婚时的人或物~娘。~房。

 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。

 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