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捐躯报国
舍弃身躯,报效国家。
捐躯报国
读音(发音): juān qū bào guó
详细解释(意思):舍弃身躯,报效国家。
出处(典故): 《元史·王戢传》臣以布衣受恩,誓捐躯报国,今既偾军,得死为幸!”
示例: 我想做了武将,固当~。★清·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16回
捐躯报国成语接龙
成语"捐躯报国"逐字解释
"捐"字解释:捐 (形声。从手,胦声。本义舍弃) 同本义 捐,弃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粪除秽污谓之捐。故寺人谓之中涓。以涓为之。 捐殡。--《谷梁传·宣公十八年》。注弃也。” 而国无捐瘠者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骨不埋者。”孟康曰捐,谓民有饥相弃捐者,或谓贫乞者谓捐。” 捐金于野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 捐失成功。 又如捐世(弃世。人死的婉辞);捐馆(指弃房舍,死亡的婉称。也作捐馆舍”);捐身(牺牲生命);捐却(抛弃);捐灰(丢弃尘土) 除去;废除 捐不急之官。--《史记》 捐juān ⒈捐助,献出财物~献。~款。~衣~物。 ⒉抛弃,舍弃收~废物。为国~躯。 ⒊税收的名目房~。苛~杂税。 ⒋除去~不急之官(除去无关紧要的官)。
"躯"字解释:躯 (形声。从身,区声。本义身体) 同本义 躯,体也。--《说文》 籍柔覆温之躯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赖是以食吾躯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又如躯老(躯劳。身体,身段);血肉之躯;躯量(身材);躯躬(身体。引申指生命);躯材(身材);躯身(身躯) 身孕 其母怀躯,阳气内养。--《三国志》 躯口”的省称。宋元时代女真族和蒙古族称被俘获并强迫服劳役的汉族人为躯口” 你道要女儿着钱赎个婢,要厮儿着钞买一个躯。--佚名《刘弘嫁婢》 指生命 躯 < 躯(軀)qū身体身~。捐~赴国难。
"报"字解释:报 (会意。从帇,从阜,金文字形,左边象刑具形,即帇(楮??))”。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,即阜”。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。本义断狱,判决罪人)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。--《汉书·胡建传》 报囚。--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。注谓奏请报决也。” 报而罪之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 又 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 又如报囚(判决囚犯);报当(判罪) 报答,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欲略上报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 又如报本(报答;回报);报称(报答恩德);报命(报答恩情;执行命 报 bào ①断狱;判决罪人~而罪之。(《韩非子·五蠹》) ②告诉~信。 ③回答~以微笑。 ④报答,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~国。 ⑤报复~仇。 ⑥报应一~一还一~。 ⑦报纸日~、周~。 ⑧某些刊物画~、学~。 ⑨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~、黑板~。 ⑩电报发~机。 【报偿】报答和补偿。 【报仇雪恨】采取行动来打击仇人,解除怨恨。雪洗除。 【报酬】因使用别人的人力、物力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物一心工作,不计~。 【报告文学】记叙性散文中通讯、特写等体裁的总称。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,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,迅速及时地反映当时的事件,带有新闻性、政治性和 文学性的特点。 【报捷】报告好消息。 【报警】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或人发出紧急信号~器。 【报警系统】发生危险情况时报警的装置系统。通常是开环控制系统,由报警探测器和指示器两个部分组成。如电子报警系统等。 【报人】新闻工作者。 【报丧】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的亲友。 【报喜不报忧】只汇报成绩而不说缺点和问题。 【报晓】用声音告诉人天亮了金鸡~。 【报效】为报答恩情而为之尽力。~祖国。 【报应】佛教用语。原指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做坏事迟早会得到~的。 报fù 1.急速。 2.往,去。
"国"字解释:国 (会意。从囗”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国”)。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邦国) 周代,天子统治的是天下”,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” 国,邦也。--《说文》 以佐王治邦国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大曰邦,小曰国。” 方千里曰国畿,诅祝以叙国之信用,以资邦国之剂信。--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国谓王之国;邦国,谓诸侯国也。” 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 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秦人开关延敌,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。--汉·贾谊《 国(國、囯)guó ⒈国家爱~。~营。建设祖~。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,是暴力的机器。主要由军队、警察、法庭、监狱等组成。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。 ⒉属于本国的~旗。~徽。~产品。 ⒊地区北~风光。 ⒋京城,首都~门。~都。 ⒌〈古〉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~。齐~。秦~。 ⒍ ⒎ ⒏ ⒐